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 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里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 , 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 , 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注】《崇文总目》,书目总集。北宋景佑年间,由翰林院士王尧臣等人编纂而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 , 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四年征蜀,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当尽去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 , 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蔚,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遭值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幕,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 , 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大事小也。昔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 , 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 以及子桓兄弟 , 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①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节选自《荀子·荣辱》)

[注]①注错:措置,安排处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①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有删改)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 , 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②之 , 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

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有删改)

【注】①武安君:指秦国大将白起,他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②马服: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因战功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后代文章多以“马服”指代赵奢,也有文章指代赵奢之子赵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