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综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甲午战后至民国时期,新设的近代企业逐渐向内地以至东北、西南、西北等地伸展,移向和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区,但这并不能改变近代工业偏重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商埠的总体格局。同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市也以沿海省份占较大比重。另外,国民大革命以广州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北伐胜利进军使革命势力迅速发展至长江流域乃至黄河流域中部。这种南北方革命发展不平衡局面在此后一定时期仍将延续。
——摘编自戴安钢《发展与落差—近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进程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至19世纪50年代末,北方集中了全美绝大多数工厂和国家工业投资总额,特别是东湘地区占据城市人口的绝对主体,大型发达城市基本聚集于此。城市—工业心脏地带开始在此形成并日趋牢固,确立了其经济领军地位,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发展机遇,引导国家适应技术革新。相反,南方种植园主对工业的投资微乎其微,却为增强在参议院中的势力要求在新州扩展奴隶制,造成了南方工业极端落后。南北双方矛质不断升级,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
——摘编自隋笑宇《美国内战前东北部城市化高速发展原因分析》等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 | 天下观的角度 | ||
阶段名称 | 简单说明 | 阶段名称 | 简单说明 |
欧洲阶段 | 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 | 民族国家阶段 | 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
美国阶段 | 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 | 国家联盟阶段 | 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
欧美阶段 | 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 | 共生天下阶段 | 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