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实验步骤如下:
(一)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1个钩码,所受的重力G.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将G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二)保持动滑轮所挂钩码不变,依次改变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仿照步骤(1)再做5次实验,并把各次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三)利用公式η= = ,计算各次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并将η值记录在表格中。
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 物重 G物/N | 动滑轮重 G动/N | 钩码上升的 高度h/m | 动力 F/N |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η/% |
1 | 1 | 0.5 | 0.1 | 0.7 | 0.3 | 47.6 |
2 | 2 | 0.5 | 0.1 | 1.1 | 0.3 | 60.6 |
3 | 4 | 0.5 | 0.1 | 2 | 0.3 | |
4 | 4 | 1 | 0.1 | 0.5 | 50.0 |
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质量为100克的钩码6个,小磊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研究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有用功跟总功的关系。其中钩码所受重力用G表示,钩码上升高度用h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F表示,它上升的距离用s表示,小磊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有用功跟总功的关系:{#blank#}1{#/blank#} 。
F/N | 3.75 | 3.75 | 3.75 | 3.75 | 3.75 | 3.75 |
s/m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W总/J | 0.375 | 0.75 | 1.125 | 1.5 | 1.875 | 2.25 |
G/N | 6 | 6 | 6 | 6 | 6 | 6 |
h/m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W有/J | 0.30 | 0.60 | 0.90 | 1.20 | 1.5 | 1.8 |
实验次数 | 钩码质量(g)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
1 | 100 | 0.1 | 0.5 | 0.3 |
2 | 200 | 0.1 | 0.9 | 0.3 |
实验小组 |
钩码重G(N) |
动滑轮G′(N) |
拉力F(N)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 |
0.4 |
0.35 |
47.6% |
2 |
0.5 |
0.4 |
0.38 |
43.9% |
3 |
1 |
0.6 |
0.62 |
53.8% |
4 |
1 |
0.8 |
0.71 |
46.9% |
5 |
2 |
0.6 |
0.98 |
68.0% |
6 |
2 |
0.8 |
1.06 |
62.9% |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物体重G/N |
物体上升高度h/m |
①{#blank#}1{#/blank#} |
②{#blank#}2{#/blank#} |
机械效率η |
1 |
2 |
③{#blank#}3{#/blank#} |
④{#blank#}4{#/blank#} |
⑤{#blank#}5{#/blank#} |
⑥{#blank#}6{#/blank#} |
序号 |
动滑轮重G动/N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 h/m |
绳端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
机械效率 |
① | 0.4 | 1 | 0.1 | 0.80 | 0.2 | 62.5% |
② | 0.4 | 2 | 0.1 | 1.35 | 0.2 | |
③ | 0.4 | 3 | 0.1 | 1.95 | 0.2 | 76.9%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