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历史3月双周检测试卷

下列人物中属于志愿军烈士的有(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赵登禹      ④黄继光      ⑤邱少云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⑤
举一反三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日本和中国都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各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影响着世界的安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后来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近代现中美关系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韩国与美国于7月8日宣布,为维护韩国的国家安全,将在韩国境内部署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HAAD),即萨德,这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毫无疑问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中方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和迅网

请回答: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不断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1874~1875年,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但是在国力不振、朝政腐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两防并重”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摘编自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解决边疆危机、加强“塞防海防”的相关史事(至少列举两件)。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中国以敢于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较量的勇气和魄力,奠定国家安全大局。从60年代开始,中国的安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中苏交恶。60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增兵中苏边界,挑起事端,并驻军蒙古,使一度被视为可靠安全的北部边界局势日趋紧张。其次,美国在越南采取“逐步升级”战略,越战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中国南疆的安全。因此,中央作出了大战不可避免且迫在眉睫的战略判断,并且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作了一系列调整……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进行“大、小三线”建设;下大力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建立自己的核威慑力量等。

——摘编自袁正领《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较量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应对国家安全形势方面的措施。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维护国家安全手段方面,发展经济取代国防军队建设成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可靠保障。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强调对外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摘编自钟开斌《中国国家安全规的历史演变和战略选择》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国内外背景。

材料四   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2016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