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5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趣味训练(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①:自以为
②:于是就
③:没有阻止
④:于是
⑤:返回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 。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事情的起因:{#blank#}1{#/blank#}。
②事情的经过:{#blank#}2{#/blank#}。
③事情的结果:{#blank#}3{#/blank#}。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震动了林木,声响止住了行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
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燃蜡烛。②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③阳:这里指阳光。④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宋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