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镇江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布新而不除旧】
材料一:…让当时的满清上层社会胆战心惊的是,魏源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认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和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借鉴,正是如此,《海国图志》在中国被打入了冷宫。…与中国的情形很不同,1851年,一个偶然机会,《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却让日本人如获至宝,在此后五年间,《海国图志》的日文版本竟然出了二十几个,深刻的启发了日本人的近代意识。
——钟颍川谈历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三: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材材四: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
日本 |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
印度 | 1849年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
土耳其 |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
——据《辞海》等整理
材料五: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年反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