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黑暗中的花香

    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

    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他似懂非懂,却突然雀跃了起来,妈妈没有骗我,天上真的有乌云呢,有雨落在我手背上了。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紧接着,有更多的雨落在他的手背上、脸颊上,雨水咸咸的、涩涩的,那是母亲的眼泪。

    黑暗中,他的听觉变得异常灵敏,甚至能听到一朵花开放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角落中传来细微的“噼叭”声,于是摸着墙壁走到角落,他伸手轻轻触摸,发现那儿有一盆植物,一股香气随着他的触摸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无可名状的味道,像是光明的味道。

    母亲告诉他,那是一盆菊花。从此后,他爱上这盆花,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恍惚中,有一束光注入他黑色的世界。时光的流逝静寂无声,他渐渐顺从了黑暗,没有了最初的恐惧,反而变得有些依恋起来。直到有一天,父母告诉他要上学了,那个学校很好,虽然仍然黑暗,却充满了花香。

    随着父母跌跌撞撞走出家门,听到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声音时,他的身体变得僵硬起来,他感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自己身上,那温暖有些燥热,令他平静的心剧烈地跳动。

    他进入的是一所盲人学校,果然如父母所说,这儿充满了淡淡的花香味道,在穿过一段坑洼不平的林阴道时,他感觉到阳光忽明忽暗,他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害怕自己会迷失方向。那一天,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然后,他听到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你好,请坐下吧。

    他坐了下来,父母不知何时松开了手,他无所适从地四处摸索着,突然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这时,他嗅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循着花香探去,果然,家中角落里那盆菊被放在了桌子的一角,在熟悉花香环绕下,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然后,他听到四周传来了他异常熟悉的声音,那是一种呼吸的声音,只有身处黑暗之中的人才会那样呼吸,细微、悠长、平静……

    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身处黑暗的年轻人,他学会了许多,生活能自理了,可以用盲文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在操场跑道上与人赛跑。他逐渐长大了,有了很多朋友,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他热爱上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另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光明。

    每天的课程很多,但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伺候桌上的菊花,老师告诉他,这种菊花叫作墨菊,虽然朴质无华,却端庄稳重,在花的世界里,墨菊惬意舒缓、洒脱娴静、隽永鲜活、醇厚如酒,将其融汇到心境中,会凝聚起一份自然天成,飘逸出一份清绝品格。他听得悠然神往,心中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做一朵墨菊,在黑暗中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把平凡的生命沉淀成一杯醇香的酒。

(1)、标题中“花香”除了指菊花的香味之外,还有什么特殊含义?
(2)、面对生活的遭遇,“他”经历了哪些情感上的变化?

从“最初的恐惧”→

(3)、文中有三件事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精心呵护,请简要概括。
(4)、为什么“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你从“他”的故事感悟到什么?
(5)、本文着重从内心展开描写,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

    窗外,一个蹒跚的背影。

    父亲?!

    我的心一颤,虽然知道父亲今天该送钱来,但想不到父亲这么一大早便来了。

    “爸……”我欲言却止,在出口的刹那,我发现了所有语言的苍白。

    “车误了,本想赶在上课前来的。”父亲边掏钱边愧疚地笑了笑,是那种沧桑的笑。知天命的人了,为了工作操劳,为了生活奔波,为了儿女们的前途牵肠挂肚,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纵横的山川。我忽然觉得鼻子酸酸的,心里有种沉甸甸的苦涩。

    “你又瘦了。”怜爱从父亲的眼上眼神和声音里泛溢而出,“得注意身体——现在上什么课?”

    “哦,数学。”

    “数学!那,我走了,快上课去!”

    父亲说着便匆匆转身下楼梯,那微跛的左脚支着稍胖的身躯,颤颤地一级一级艰难而下。望着蹒跚的背影,我不知道是什么模糊了我的视线。

    坐在教室里,心久久不能平静。满脑子是父亲拖着微跛的脚一颤一颤的蹒跚背影,和他脸上那记载了风霜的纵横交错的山川。

    这节课,黑板上的xyz在眼前飘来荡去。

    下课了,同学喊楼下有人找。我走出去,楼下站的赫然是父亲!

    我飞奔而下。泪水滚烫着我的心。

     “也没什么,”父亲故作轻松地一笑,“刚才看你脸色苍白,想再问问你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父亲,他就为了这句话而拖着微跛的脚在瑟瑟的秋风中站了一节课!

    那一瞬间,我忽然发现,这沧桑的笑容,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附加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9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马建国何玲玲王俊禄

    ①美国纽约曼哈顿,当地时间26日晚,在世界瞩目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中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

    ②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说,“千万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主席和万千农民携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③15年前的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雨雪,专程来到浙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考察调研。当时的这个山村还没有水泥路,全村没有一个公厕,许多人家都还用露天粪缸。当时的浙江,广大农村正面临“成长的烦恼”,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等现象十分突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高增长背后,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④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即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⑤15年后,湖州市安吉县递铺镇鲁家村的村民裘丽琴在联合国的颁奖仪式上讲述她的感受。“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在全场的掌声中,裘丽琴走到麦克风前激动地说,“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

    ⑥裘丽琴的家乡安吉在“千万工程”中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如今,这里已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一派魅力江南好风光。

    ⑦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人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系列生态惠民举措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⑧彭佳学又讲起了一大串故事:在仙居县上横街村栽着花草的“花香猪舍”,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养猪变成了集中养殖、污水纳管。仙居还全面推进城区医化企业的搬迁改造,通过“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民参与治水,仙居成功创建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连续两年获得浙江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⑨杭徽古道、浙西民俗、耕织图园、太湖源头、水韵潜川……“千万工程”建设这些年,杭州市临安区农办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突出临安山水人文特色,先后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文件。

    ⑩从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到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建设,再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裘丽琴所在的村庄环境美化后,村民们在家里办起了民宿,并以制作手工木制品、种植茶叶、销售蔬菜等产业实现增收,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⑪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推进”,再到“深化提升”……15年的持续奋斗,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稳扎稳打、坚持群众视角,是“千万工程”生动实践带来的经验。

    ⑫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⑬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说,如今,无论是什么季节,行走在浙江大地,都会发现一道道旖旎的美丽乡村风光接连呈现,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选自新华网有删节)

(学习消息以后,小文和小涵针对上文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力神

①镇街东北郊的茶山上有我家一块自留地,茶山上还有几座仓房和几块四四方方的晒谷坪。晒谷坪用熟石灰和黄泥修成,年复一年晒过多少稻谷,有过多少热火朝天的日子啊。孩子们曾经躲在仓房里,觑见麻雀落到晒谷坪上,就冲出去轰赶。也曾吃力地持着长长的竹筢,学大人翻晒稻谷。不晒稻谷的日子,那么宽敞的坪地,真正是滚铁环的天堂!那里留下了我们驰骋的身影。但是后来仓房闲置了,屋顶也漏了;晒谷坪也再无人修补,渐渐坼裂成大块小块,裂缝里长着稀疏的禾苗和野草。

②那年深秋,我和父亲在自留地干完了活,天黑下了。父子俩又累又饿,迈着急切的步子穿越苍茫暮色,眼中望着东边街背别人家发亮的窗户,心中却看到了自家饭桌上的灯光和饭菜。

③回家要经过晒谷坪,走到最后一块属于我们五队的晒谷坪上,父亲突然站住了。

④我看着父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父亲低着头,打量着那些的晒谷坪,相中路边一块接近圆形的,用脚跺一跺,说:“这块晒谷坪做饭桌好不好?”

⑤圆晒谷坪有八仙桌那么大,我弯腰摸一摸,又平又硬,似乎用指肚也能感觉到它的沉重。

⑥父亲叫我让开,用锄头将圆晒谷坪边缘修一修,带着怯意说:“好家伙!不知道背不背得动?”

⑦我吃了一惊:“你要背回去?”

⑧父亲双手插到圆晒谷坪下方,大喝一声,“起!”圆晒谷坪就竖起来了,另一面凹凸不平,沾泥带土,中心有尺把厚。父亲扶定圆晒谷坪,绕到它前面,蹲下去,用背抵着它,双手反抠下沿,试了试,没有站起来。

⑨“背不背得起?明天喊人来抬……”“你拿锄头,只要我能站起来,就能把它背回家。”

⑩父亲蹲得更矮,深吸一口气,鼻腔里响起一声闷雷,圆晒谷坪离了地,压在了父亲薄薄的背上。

⑪我怕父亲跌倒,要去帮扶,父亲却猫着腰站起来,快步往前走。【甲】咚咚咚,父亲的脚步那么响,好像在用大铁锤砸地。

⑫我扛着锄头跟在父亲身后小跑,小小的心儿悬得高高的,却又好生钦佩。父亲个子比常人瘦小,我过去怎么也想不到,父亲体内竟然蕴藏着如此非凡的力量。

下茶山走一段小路,穿过一条窄巷就是大街,沿大街往南走半里路,穿过漆黑的市场厂棚,沿着西边街背和菜园之间的小路走几十米,就到了自家后门。这一路,父亲咚咚咚走得飞快,不敢停步。我抢先跑进屋,喊叫着说:“父亲背晒谷坪回来了!父亲背晒谷坪回来了!”

⑭哥哥姐姐慌忙将挡道的东西移开。母亲从伙房过来,见父亲把那么大的家伙搁在地上,发出骇人的声响,惊疑地捧着手,说:“这是什么?”“晒谷坪……”【乙】父亲喘着气,脸上的汗像下雨一样,额角暴凸的青筋一下一下地跳,好像小虫子 , “……家里的桌子太小了,这块晒谷坪正好做饭桌。”

⑮“用晒谷坪做饭桌,亏你想得出……”

⑯“等一下你就晓得,这是一张上好的饭桌。”

⑰父亲擦一把汗,到屋角搬砖块,我和哥哥姐姐也去搬。我们把砖块搬到后屋正中间,垒成一座半人高的墩子,父亲就叫母亲一起来抬圆晒谷坪。全家人合力把圆晒谷坪抬到墩子上,嘿,圆晒谷坪虽说变成了饭桌,更像一朵大蘑菇。

⑱母亲啧啧几声,说:“总有二三百斤,亏你背回来。”

⑲父亲却不像先前那样在意,小着声说:“快过年了,家里还没有一张像样的饭桌。”

⑳母亲拿来抹布,将新饭桌抹干净,扬着眉,喜悦地说:“好平啊,比木桌还要好,木桌有缝隙,这张桌子没有缝隙。”

㉑我家过去吃饭用一张小木桌,比课桌也大不了多少,而且摇摇晃晃。我跑到伙房将小木桌搬过来,放在新饭桌边上比一比,越发觉得新饭桌好气派,好结实。姐姐把油灯放在新饭桌上,桌面反着光,跟金属一样。

㉒吃饭的时候,一家五口围着新饭桌,那种新奇与欢愉真是从未有过。我用碗底磕一磕坚硬的桌面,声音十分清脆,像滚铁环一样好听。

㉓跟往年一样,过小年那天,嫁到深山的小姑来做客了。吃饭的时候,小姑摸摸光滑的桌面,低头看看凸隆的桌底,还试着推了推桌沿,赞道:“这张桌子稳当,推都推不动。”

㉔年前年后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不管是谁,见到我家的圆桌都要瞪一下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父亲一个人背回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馄饨不混沌

陈峰

①吆喝声掀翻了村庄的寂寞。

②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兑糖客人的吆喝吗?不像。是卖泥螺、蟹酱的吆喝吗?也不像。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叽里呱啦,肯定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③大人在一旁说:“在吆喝着卖馄饨呢,那是温州人,说的是‘瘟话’。”大人噔一眼小孩,警告:“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

④远远地望见摊主坐在小凳子上,将抽屉抽出推进,忙碌着。孩子们望着,不甘心,吸一口空气解解馋,一股香气钻进鼻腔,好闻极了。这香味从何而来,谁都知道,是这摊子带来的。

⑤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混沌了。河对岸阿红的娘刚生下弟弟,要吃馄饨。阿红在馄饨摊边等待时,得意地东张西望。我迈着小步子围过去,想看个究竞。摊贩落手快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没等我看清楚,粉色团团已盛在碗中,清且醇吞的汤,泛着油花,撇上碧绿的葱花,映着鲜红的肉馅,阿红提着篮子,急急地回家去了。

⑥粉团团里面还有肉,原来这就叫馄饨,清清爽爽的馄饨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大人的脑瓜子里尽是些唬人的东西。

⑦等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村里才有了馄饨铺。上学路过时,我会站在店铺前看一会儿,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着,心想,这师傅如果学武功,肯定是个武林高手。馄饨就是暗器,裹上铁弹,往人身上一掷,嘿嘿,谁也想不到。

⑧彼时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饭,三分钱一张的大饼,都是偶尔才吃,更别说馄饨,要一角三分钱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时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脱了,故意在冬天喝点凉水。

⑨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无力的样子,要求父亲带我去医务室量体温。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

⑩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母亲在一旁反对:“吃什么馄饨啊,一点点热度,睡一觉就好了。”我缠着父亲,要他说话算话:“不是常常说君子说话,四匹马也追不回吗?”

⑫走到馄饨铺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师傅说,要一碗馄饨,声音响亮得丝亳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师傅应声“好嘞”,开始包馄饨。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下锅,水沸,看到馄饨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汤波荡漾的小馄饨端上来,香喷喷的,用调美轻轻搅动,片片羽衣裹着一团团红色的馅,上下浮沉,星星葱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个吹啊吹,轻轻嘬一口,馄饨滑进嘴里,满口的汁水,柔软滑嫩,透骨鲜香。顿时,鼻塞没了,呼吸顺畅。感冒早好了,只恨还没吃够,已见碗底,汤也没影儿。⑬后来,父亲带我去县城的馄饨店,我见识了剁内馅的奇妙。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

⑭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馄饱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以前哪有闲心追求情调,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

⑤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

(16即便如此,馄饨依然深受大家喜欢。深夜,街头转角处,昏黄的灯光下,雾气袅绕,一边是馄饨摊,一边是大饼摊,馄饨配大饼。寒风中,我也混迹在食客中,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然后打着饱嗝儿回家,我心里暖暖的。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