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举一反三
(一)中共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回顾党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

  

图一、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图二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党的探索前所未有】

材料二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  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党的政策温暖你我】

材料三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如今,海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2018年4月,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

材料四2017年12月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乡愁》是他漂泊异乡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怀,更体现了诗人期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材料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党的奋进砥砺前行】

(二) 中外对比

材料六:下面是小刚同学复习中外近代史时整理的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75年﹣1783年

A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B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C

1861

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8年

D

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年

E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秋收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的原因。并指出中国革命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二   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及其开创者。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正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开创性探索,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编自王炳林《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归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因素。
(4)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国梦”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