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初中历史试卷

材料论述题。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业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制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材料二: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对外贸易。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根据材料二,请判断,以下关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完全禁止对外贸易;②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举一反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

——摘编自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历史  扬帆起航】

材料一:《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南宋各贸易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材料二: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由于操劳过度,从东非返航到印度古里时,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以上材料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了解今朝  沟通合作】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