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材料一:真正成功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的“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陈志武《再谈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运用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以17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中国为例,对“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进行论证。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又颁行《济贫法修正案》,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
这就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不但明确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有工作能力的人不能享受济贫院之外的救助,接受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标准必须低于自立劳动者的生活标准,而且建立了全国一致性的贫民处置方法,并向每一位居民土地所有者征收济贫税。在此基础上,1847年,英国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统一监督各联合济贫区的工作,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监督地方事务,包括济贫工作。
——摘编自汪洪涛《英国济 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
分组 |
年份 |
||||
1978 |
1980 |
1983 |
1984 |
1985 |
|
500元以上 |
0.0 |
1.6 |
11.9 |
18.2 |
22.3 |
300~500元 |
2.4 |
11. 5 |
34.5 |
38.6 |
39.8 |
200~300元 |
15.0 |
25.3 |
32.9 |
29.2 |
25.6 |
150~200元 |
17.6 |
27.1 |
13.1 |
9.4 |
7.9 |
150元以下 |
65.0 |
34.5 |
7. 6 |
4.6 |
4.4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摘编自程承坪等《新中国70年扶贫历程、特色、意义与挑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