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材料三】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初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时间播出。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节目还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师坐镇点评,让中华文化的瑰宝真正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中华文化的经典巅峰来反映文化盛世。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也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5)、阅读【材料三】后,你认为在你所在学校,可以用除此之外的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哪些方式来传承经典?(至少两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日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在某网站“千秋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帖子。

帖一 【转发《中国青年报》张柏楠答记者问(2019—04—15)】(南山)

记者: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除此以外,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记者: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张柏楠: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

【网友跟帖】

千秋客:我觉得中国航天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登月探测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而且你看,“嫦娥4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背顺利软着落的探测器,向全世界传回了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啊!

帖二 【原创: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阿饼)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大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网友跟帖】

风行:是啊,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还有贫困人口问题没解决……到太空瞎折腾什么?实际一点好不好。

阅读。
秋分
鲍尔吉·原野
    秋天到了。四季原本有许多钱,春天攒着、夏天攒着,在秋天,季候把黄金储备拿出来挥霍。在白杨上的树干上贴金箔,在一步一翘的灰喜鹊尾巴上贴金箔。冬天来到之前要把金子花掉,这是四季的律令。
    跑完步,我在小河沿大街的人行道上做俯卧撑,见路边洒一片红子,仿佛哪一种树落下的种子。做俯卧撑鼻尖几乎触地前,见地上红子是瓢虫的尸骸,秋天真是到了。
    秋分是个大节气,比白露更加严肃。阴阳此时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地坛公园东门,我看到七、八棵并排而立的大柳树,高度都在七、八层楼那种样子。它们不光高,柳枝还从高高的树顶散下来,变成树的壶口瀑布。落日将余晖喷在柳枝上,使它们的盛大与堂皇让人敬佩。那一片瀑布般的柳枝似乎就在等待这一刻到来,每一片叶子都沾上了金色,实为金绿色。它们像幕布,倘若这幕布拉开,登场表演的必是天兵天将了。这情景使柳树下面装绿琉璃瓦的红墙显得矮小,好像是舞台的边沿。
    虽然秋分,午时的北京还挺热,阳光往你后背贴金箔。这金箔比赤峰的金箔科技含量高,有远红外功能,热劲往肉里钻。进入地坛公园的林阴下,夏之燥热退却,进入秋之静穆。有一位女士对脚下小黑狗说,别进树荫里面,多凉啊! 我立刻钻进树荫下,是挺凉啊。树荫内外竟有这么大差别,秋有分别矣。
    秋分了,天上的秋云摊成薄薄的一层,天比地先呈现秋天的样貌。地上呢?其实你看不出有什么变化——银杏树以巨大的耐心忍住没黄, 但它们扇形的叶子已黄了外圈儿。
    而下一步,银杏全体黄起来时,如大地漂移,如万树呐喊。银杏叶是致幻剂,述说大地竟然这么美。但银杏树现在仍然不动声色,侧身于地坛西门高大的侧柏的边上。如果我是侧柏,会被身边这棵银杏突然黄起来炫得心烦意乱,但你看银杏这会儿竟装作若无其事。
    在地坛里转,宛如见到不同时代的人。鼓楼附近下沉广场是练太极拳的场地,练拳人似乎从虚空中拈起飘摇的蛛丝,轻轻放置高处,免得蛛丝再飘摇。此乃上古人。而跳拉丁舞的人皆穿瘦黑裤,上肢一直向上举着或摆着,将脖颈果决地右转或左转,这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人。
    最好看是喂鸽子的孩子们。中轴线十字路口有亭子卖鸽食。刚学步的孩子在啄食的鸽群里冲撞,手里拎着装鸽食的塑料袋。这些孩子不会下蹲,蹲下竟站不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们因此完不成搂鸽子、捉鸽子的愿望,只在尖叫踉跄。鸽群里混入的小麻雀也甚可爱。对麻雀来说,鸽子就是恐龙,但麻雀依然勇敢地吃吃吃。换我则不敢。
    这是眼前所见,那么秋天在哪儿呢?肉眼见不到秋天的行色,我们只是听说今日是秋分而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