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3)、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5)、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

材料二:(宋朝)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材料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