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材料: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75岁的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的经历。老人说自己最近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老人原来出生于香港岛,后来全家去了台湾做生意,接着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离开,历尽苦难。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二十一条”
材料一: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军舰队。
——(英国)马戛尔尼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等口号。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①庚子赔款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威海卫战役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