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图1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流,河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等生物。因附近工厂和居民在A、B、C排污口向该河流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排污口下游河段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氮、磷、镉等元素存在超标现象。请回答:
(1)、
环保部门在某日凌晨两点左右,选择在上述河段的四个地点进行取样,测其溶氧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
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
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
地点4数据体现了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2)、
为了美化河流两侧环境、提高河流自身净化能力,在河流岸边种植一些芦苇等挺水植物,这些植物在河流边缘沿着地势高低分布有所不同。这种分布结构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
。
(3)、
此后一段时间,沿河工厂和居民急剧增多,排污量进一步增加,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鱼、虾等生物大量死亡。请分析原因:
。
(4)、
有关部门对该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其中一项措施是向水体中投放适当数量的肉食性鱼类。采取该措施的目的是
。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解放草、臭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它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从中缅边境通过自然扩散传入我国云南省,以每年大约60千米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北传播扩散。据估计,紫茎泽兰对中国畜牧业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失分别为9.89和26.25亿元/公顷,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易错点07 关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分析—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易错点06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易错点05酶相关实验分析—高考生物易错题训练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云南省卷)
河南省2025年1月高三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生物试卷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