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初水平测试试卷

小说以“钢铁”命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不是蓝色的眼睛,而应该象钢铁般灰色的眼睛。 B、“斯大林”在俄语里就有“钢铁”的意思,这部小说体现了斯大林的思想。 C、人们应有保尔钢铁般的意志。 D、打仗需要用钢铁做的武器。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十三岁的际遇》,完成后面问题。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①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十岁,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身边的阿姨唤我快看快看,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② 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线。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③蓦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年雪团般四处进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眼看八七级新生穿着军训时领来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三十五楼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④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停停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⑤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
        ⑥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 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 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 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象。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 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 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 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 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⑦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⑧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倘佯,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深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⑨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⑩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⑪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手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 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驶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⑫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⑬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⑭“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⑮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⑯不过,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为了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⑰“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⑱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看,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那么,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我只要像当初一样,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楼下小立片刻,那么我相信,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阅读《第四青春也是诗》,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年的夏天,我在高考这场大战中败得一塌糊涂,让所有曾对我寄予厚望的长辈都失望了。之后,我选择了复读。

    ②看着一个个同班同学都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而我却要收拾行李返回高中开启我的高四生活,我的心里万般失落。

    ③九月初,小城四处飘着枯黄的叶子,我抱着数学习题匆匆赶去高四的教学楼。在这所小有名气的高中里,复读生的教室却非常的简陋:几十张破旧的木桌子、木板凳,一块缺了棱角的黑板,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画像。

    ④“嘿!许小栀。你也复读了啊?”原来是高三时同班的伍彩云和我热情地打招呼。

    ⑤“嗯!你也在这里复读吗?”我好奇地问着彩云。

    ⑥“是啊,我还想再冲一冲!对了,你的‘死对头’老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彩云一副认真的表情让我瞬间想起老郑的点点滴滴。

    ⑦老郑是教历史的,凶而且瘦,喜欢在课上侃侃而谈,常能逗得我们发笑,讲到明清历史,低头看书的我眼前总能浮现老郑秃亮个脑门,后面甩着个长辫子的模样,颇有点绘画功底的我便趁他不注意,偷偷在历史书空白处画他的肖像,结果有次被他瞧见了,召来一顿狠骂,从此便被他盯上了,横竖看我不顺眼,总要检查我的作业,大小错误必定说上我半天。

    ⑧“我的天!老郑居然教复读班了,还是班主任!”我放下数学习题,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内心异常惊讶。

    ⑨高四的生活真正开始了,虽然不像高三那样沉闷无趣,但每天的时间都是急匆匆的,包括吃饭和上课。

    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乎是在不断重复做题这件事。记得那是复读班的第一次模拟测验,我的文综考了全班最低分,着急的我拿着试卷直奔老师办公室。到了办公室,我没有看到其他任课老师,只看到老郑一个人在那里批改作业,老郑看到眼睛通红的我,不紧不慢地递给我纸巾让我擦眼泪。想着自己高三时文综并不是特别差劲,可是复读之后分数却只退不进,我开始对高考不抱信心。

    ⑪“许小栀,这点小挫折就能让你流眼泪?可不像以前偷偷画我肖像的你啊!”只见老郑一边调侃我一边从笔筒里拿出红笔,然后给我讲解起历史试题。

    ⑫大半个晚自修过去了,老郑一题一题地给我详细分析,很认真地教给我做题的诀窍,小到理解题意,大到论述分析,整个过程,老郑的眼睛从未离开过试卷,此刻心头涌起暖意,昏暗的白炽灯下,蛾子成群地飞。

    ⑬其实,老郑以前对我挺凶的,但关键时刻还真是可爱极了。

    ⑭煎熬的复读生活也准备到了头。老郑在五月份的时候开了一个班会,班会的主题跟高考无关,跟娱乐有关。

    ⑮“我买了很多好吃的零食,谁要是敢上去展示才艺,就有机会获得‘老郑牌’零食一份。”只见老郑高兴地搬着一个大大的箱子放在了讲台上。

    ⑯“我!我!我!”袁大胖第一个冲了上去,然后唱了一首李克勤的《红日》。

    ⑰阵阵掌声响起,老郑从箱子里拿出了袁大胖最爱吃的旺仔小馒头并递给了他。我很好奇,从班会开始到结束,每一位上去表演的同学都拿到了自己心仪的小零食,这一点,老郑是怎么做到的?

    ⑱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成了一个谜。直到高考后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和班长一块回到学校的收发室拿各自的通知书的时候,班长无意间和我聊到老郑,聊到那次班会的零食,我才知道老郑的小心思,感动感激溢满心胸。老郑老郑,说你是我们的第二父母,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⑲这个盛夏,阳光透过绿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恍然间,我想起了老郑,想起了我的复读生活,想起了老郑这一年为我们的付出。“谢谢你,老郑。谢谢你,让我的第四青春已然成诗。”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打眼

    玩古玩,一辈子没打过眼的人很少,但李真的师父老何算一个。

    老郭和老何多年前本是朋友,但后来因为是同行,成了冤家。

    不久前,老郭突然就倒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一幅字画。

    年前,老郭举债以三百万的价格买了一幅明朝钱塘大画家戴文进的《风雨归舟图》。图到手,联系了买家之后,买家请来权威的专家一鉴定,确认是赝品,拱手而去。老郭,深受刺激,就倒了。

    墻倒众人推,老郭被骗的消息一传出来,要债的人都找到医院里了。

    这一切,老何当然都看在眼里。老何叫来李真,让他去一趟医院。

    李真奇怪,问为什么?

    老何沉吟:“老郭还是有些眼力的,你去和他商量一下,《风雨归舟图》还卖不卖?如果卖,拿来给我看一下。”

    李真来到病房,说明来意。老郭权衡之后,答应了。

    老何看过了画,大喜。说,权威专家也打眼了。说完,让李真去找老郭谈价。

    老郭说,我认栽,二百万。

    老何得到消息,一笑,以他现在的情况,还有资格讲价?最多八十万。

    这八十万,可算救了老郭。

    老何拿到画后,小心地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将画小心地保存了起来。

    李真看着不露声色的老何,心想,高明啊,师父这才是真的捡漏啊。

    过了没多久,李真在参加一次交流画展的时候,看见了那幅《风雨归舟图》,上面有师父的收藏印,一边却标着大大的“赝品”二字。

    李真问老何:“师父,您这次真的打眼了,因为你也起了贪念。”

    老何摇头否认:“我没有打眼。”李真再问,老何笑而不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