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新邵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______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______,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______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______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孩子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窜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
A、停  摆  提  冲 B、漂  撑  拿  浸 C、泊  点  擎  漫 D、拴  指  放  流
(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3)、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
(4)、本文的中心句是
(5)、本文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式,请根据要求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神态描写,如

动作描写,如

语言描写,如

(6)、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后面问你题。
(甲)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乙)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食品添加剂

      材料一: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材料二: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材料三: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材料四: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

比例

添加剂

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8%

鸡蛋

10%

蛋 白 精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

       材料五: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①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次泪。

       ②第一次

       ③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④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⑤“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⑥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⑦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⑧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⑨第二次

       ⑩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⑪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⑫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⑬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⑭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⑮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⑯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⑰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

       ⑱第三次

       ⑳寒假回家,母亲正在病重中,让她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可她坚决不肯,一直推脱着说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的。就这样,直到寒假结束。临开学的前一天,在我和哥哥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才让父亲陪着去临村的医生那里买了一包顺气丸回来。母亲说,没什么事,吃下药就好了,不用挂念。

       ㉑第二天,我们就离家上学去了。

       ㉒再回来时已是半年之后了。偶尔一次,父亲告诉我,你们走后,你妈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她心疼的厉害,想怕是治不好了。她怕你们担心,便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不要钱的。

       ㉓那一刻,我呆在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转回身,默默地进入房间。然后,我趴在床上痛哭起来,为母亲,为父亲,为我们这个平凡而苦难的家而哭。

       ㉔母亲啊,你是岩石,石中的火;你是云层,云中的电;你是沧海,海中的盐;你是我今生飞翔的唯一方式和力量呵!

       ㉕母亲,让我流泪的亲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

余秋雨

    ①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调课。

    ②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保姆说曾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③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等到家乡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尼姑庵里开办小学时,老师们发现我已经识了很多字,包括数字。几个教师很快找到了原因,因为我背着的草帽上写着4个漂亮的毛笔字:“秋雨上学”,是标准行楷。

    ④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⑤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⑥医生问我妻子,妈妈一旦出现结束生命的信号,要不要切开器官来抢救,包括电击?妻子问:“抢救之后能恢复意识吗?”医生说:“那不可能了,只能延续一两个星期。”我们决定:让妈妈走得体面和干净。

    ⑦我们知道,妈妈太要求体面了,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优雅,语言永远平和。到晚年,她走出来还是个“漂亮老太”。为了体面,她宁可少活几年,哪里会在乎一两个星期?

    ⑧一位与妈妈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教授很想邀我参加他们的一次考古发掘研讨会,三次上门未果,就异想天开地转邀我妈妈到场。妈妈真的就换衣梳发,准备出门,幸好被保姆阻止。妈妈去的理由是,人家满头白发来了三次,叫我做什么都应该答应。

    ⑨妈妈如果去开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她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只是来替儿子还一个人情,只能微笑,不该说话,除了“谢谢”。研讨会总会出现不少满口空话的人,相比之下,这个沉默而微笑的老人并不丢人。在妈妈眼里,职位、专业、学历、名气都可有可无,因此她穿行无羁。

    ⑩我知道,自己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我6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她去表外公家回来得晚,我瞒着祖母翻过两座山岭去接她。她在山路上见到我时,没有责怪,也不惊讶,只是用温热的手牵着我,再翻过那两座山岭回家。

    ⑪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离不开灾难,因此从未害怕灾难。我历险4万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妈妈,那4万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迹。而我每天趴在壕沟边写手记,总想起在乡下跟您初学写字的情形。

    ⑫妈妈,这次您真的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灭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

    ⑬我和妻子在普陀山普济寺门口供养了一棵大树,愿它能够庇荫这位善良而非凡的老人,即便远行,也宁谧而安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洋的个如诗婚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才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士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扬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许同志

崔民

①有人敲门,声音很小。我侧耳仔细听,敲门声仍然在继续。我停止了与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的交谈,把房门打开。一个身穿蓝色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的白线。

②我急忙说:“老师傅,是不是我往外运装修垃圾的时候,弄脏了楼道,给您带来了麻烦?”老师傅摇摇头,小声说:“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装修房子难免会弄脏楼道,这不算啥事儿,我会清扫的。我是想说,您这儿要是有不要的废品,可以给我吗?”他说后面这句话时,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他接着补充说,“噢,我姓许,您叫我老许同志就行。”

③王师傅走过来,拉一下我衣袖说:“你可是答应我,装修中的废品都归我处理。”王师傅的话让我有点左右为难。老许同志有些失望,瞧瞧我,又瞧了一眼王师傅,尴尬地离开了。

④王师傅瞧着老许同志的背影说:“我去年在这个小区装修房子,就碰到过他管房东要废品。听说他儿子还是博士,你想想他能缺钱吗?不知他咋想的,捡废品卖钱这个事儿还能成瘾?”

⑤这件事儿虽然过去了,可是那个老许同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老许同志捡废品卖钱的原因,绝不像王师傅说的那样简单。

⑥老许同志失望离开的事,客观上说是我优柔寡断造成的。事后我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告诉王师傅,凡是能卖钱的废品全归老许同志。废品不给他,但我从工钱上给他补贴。

⑦自此,每天我走进小区,总是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老许同志。可是老许同志像跟我捉迷藏一样,一直没让我瞧见他的身影。

⑧大约过了半个月,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动,由于这捆废纸壳实在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我赶紧追上去,发现正是老许同志。老许同志也认出了我。我急迫地告诉他,“赶快去我家取废品。”老许同志疑惑地瞧着我。我急忙说:“你不用顾虑王师傅,我已经和他说好了。”

⑨老许同志说:“这样做也太为难你了。”

⑩我说:“一点儿都不为难。”

⑪我跟老许同志约定了时间,老许同志点点头,把纸壳重新背在身上,弯着腰往前走去。

⑫老许同志来到我家,看到好大一堆废品,惊讶地瞧着我说:“这可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

⑬我帮助老许同志把废品运到楼下,然后又捆绑好,装在了小推车上。我要推车,老许同志拒绝,他说:“这我都感激不尽,哪能还给你添麻烦,要是这样,下次我真的不好意思再来了。”

⑭我停住了脚步,望着老许同志走远。

⑮隔了半个月,老许同志又来我家取了一次废品。王师傅大概是看到这次废品值钱的比较多,就说:“他再来我问问他,卖废品赚钱干什么用,真是钱多不怕咬手。”

⑯老许同志这次取废品之后,在我的视线里一直没有出现过。我家又堆放了很多废品,我很焦急地寻找老许同志。

⑰秋天的时候,公司领导派我去东北边远山区参加一所小学重新修建落成仪式。这所小学重新修建,我们公司对口援助了一笔资金。

⑱我在东北边远的一个县城火车站下了火车,看到站前有两个人举着有我名字的牌子,我走过去才知道这俩人是县教育局的齐局长和山区小学的张校长,他们热情地与我握手,然后把我送进车里。

⑲张校长跟我说,稍等一下,我们学校的退休老校长,听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非得也要来迎接你。刚才他说坐车有点累,下去活动活动腿,我这就去前面迎迎他。

⑳齐局长跟我聊起退休老校长,说这个人可太不一般了,一下子给学校捐了10万元,购买了教学用的电脑。他还说这座山区小学很有名气,出过一个博士,就是退休老校长的儿子,在北京工作。

㉑我猛然想起王师傅说过,老许同志儿子是博士,便打断齐局长的话,问:“这位老校长姓什么?”

㉒齐局长愣了一下,说:“姓许,他喜欢别人叫他老许同志,说这么叫亲切。”

㉓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老许同志的身影,双眼顿时温热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期,有删改)

学校电影社准备筹拍一部以“凡人微光”为主题的电影,旨在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凡人都值得点赞。社长请你担任本部电影的编剧,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