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长丰县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以来的农民暴动,虽然一个跟着一个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每一次大暴动都或多或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为在每一次大暴动之后,新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必须对农民作某种程度的让步,这就是说必须或多或少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就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拘束,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又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样就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因而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农民暴动或农民战争,可以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恩格斯指出农村居民包括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以及农村无产者等,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中国革命“主要力量在于贫农,没有贫农,使没有革命”,但深受封建社会茶毒的小农,养成了狭隘、散漫的性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造小农意识,是建党建军的重要任务。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到延安整风运动,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警示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小农意识的批判从未淡化。

——摘编自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