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子遗。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東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举一反三
博物馆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历史记忆和叙事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浮宫始建于 1204 年,作为法国宫廷收藏室以收藏古典绘画与雕刻而闻名。16世纪以来,卢浮宫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藏品持续增加。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革命的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联合人民向封建势力冲击。法国共和政府下令在卢浮宫的大画廊建立中央美术博物馆,搜集 18世纪的伟大作品,变宫廷收藏为公共博物馆收藏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巨大成果之一。由此,也为世界博物馆史开创了新纪元。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志,也是社会日渐民主化的体现。

——《博物馆简史》

材料二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

①碑文故事

碑文用古埃及象形字、埃及草书和希腊字母三种文字书写。直至19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商博良等人最终由碑文上的古希腊文字入手, 破解了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奠定埃及学基础。据碑文记载,该石碑刻于公元前 196年的古埃及王朝,碑文内容是祭司对托勒密五世的庆贺之词

②归属之路

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法国士兵发现石碑。1801年,英国战胜法国, 石碑作为战利品之一移交英国,1802年入驻大英博物馆。1917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1993年以来埃及多次呼吁将石碑归还,但一直未实现。2022年埃及学创立200周年,开罗博物馆展示了“罗塞塔石碑”的赝品

材料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又称辛亥革命博物院,馆内基本陈列展览如下。

展览名称

基本概况

①共和之基

第一展厅 晚清中国

第二展厅 革命原起

第三展厅 武昌首义

第四展厅 创建共和

第五展厅 辛亥百年

②为天下先

第一部分 汉口沿江大道租界区街景

第二部分 武昌起义群雕

第三部分 孙中山铜像

第四部分 江流浩荡 1911—1949—1978

③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

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09年开始修建,1910年竣工。咨议局平面布局为“山”形,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是一幢典型的西方议会大厦式建筑。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起义后在咨议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