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8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仿真模拟卷(九)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正俗》
材料三: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材料: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
西欧 |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1578年 |
薄伽丘 |
《十日谈》 |
1353年 |
李贽 |
《焚书》 |
1590年 |
伊拉斯漠 |
《愚人颂》 |
15世纪末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1637年 |
哥白尼 |
《天体运行论》 |
1543年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1639年 |
莎士比亚 |
《哈姆雷特》 |
1602年 |
徐霞客 |
《徐霞客游记》 |
1642年 |
塞万提斯 |
《堂古诃德》 |
1615年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
1663年 |
哈维 |
《血液循环论》 |
1628年 |
顾炎武 |
《日知录》 |
1670年 |
伽利略 |
《两大体系的对话》 |
1632年 |
王夫之 |
《读通鉴论》 |
1692年 |
牛顿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687年 |
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