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材料二:从198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年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说明与中国近代的证券市场相比,新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展?
举一反三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繁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蚕丝、苧麻布、苇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载: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捆莞为席,辫麦为笠,穿绒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路。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工,或奔向边疆垦区,或挤进城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材料三: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投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投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摘编自李文《新时期以来农户的兼业化发展及其原因分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