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2018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仿真试卷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先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残疾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1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

——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春秋时期以前,“天”主要指“天神”,天人关系主要研究人神关系;随后“天”逐渐转变为“自然、天道、天理”,“人”指“人与人、人与社会”;汉代发展成哲学思想体系,贯穿古今文史,至今仍影响着后世言思。“天人合一”理念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相互依存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

——整理自陈伯海《“天人合一”——兼谈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面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英国政府在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到18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城市贫困法》,使得济贫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开始进行建设福利国家。1946年英国着手福利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与《国民医疗保健法》,在1948年又颁布了《国民救济法》。这三部法律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建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摘编自陈国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进》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卫生条件落后、疫病大肆流行、医疗设施匮乏, 医务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并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用于传播病菌的媒介物。1952年3月14日,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确立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并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防疫知识。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号召,相继成立各地方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除害灭病,保家卫国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摘编自郭荣浩、邓茜尹《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卫生运动社会动员的三重考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