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材料四
五世达赖金印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资治通鉴》
服饰组合
都城在平城时穿着人数
迁都洛阳后穿着人数
风帽、鲜卑长袍
114
0
襦裙(汉服的一种)
72
188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内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