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制约与分权

材料一:

思想家

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董仲舒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放弃不用)矣

材料二:上(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

——《资治通鉴》

宋朝设官之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皇宫),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宋初,中枢权力机构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

——选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