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丙】《论语》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丁】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1)、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而出溉

日中,过中不至

后乃至

君子

⑤为人谋而不

⑥其一坐于前

⑦一狼其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中一个姓宋的人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被别人说成打井时打出一个人来。 B、【乙】文通过一个小故事塑造了一个品性正直,反应敏捷的儿童形象。 C、【丙】文中三则论语都谈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的道理。 D、【丁】文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体现了人类的残忍。
(4)、请写出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以及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知识或故事,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笼,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福克兰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举一反三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 , 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 , 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王士禛《香祖笔记》)

(二)方竹柱杖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曰:“至今宝之。”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

(冯翊子《桂苑丛谈》)

【注】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③祗(zhī):恭敬。④筇(qióng):竹名,可以做拄杖。⑤朱方:地名。这里与前面的浙右同指一个地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