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注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 , 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

【注】鞫,音j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金人掳获徽钦二帝后,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绝书写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正直敢言。他参加进士考试时批评章惇误国;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 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基本被采纳实行;皇上力排众议,把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D、赵鼎晚景凄凉。他被贬到吉阳之后,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②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岘,吴王恪孙也。折节下士,长吏治。天宝时,累迁京兆尹。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寻徙长沙。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岘时为三司,独曰:“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里先生传

(唐)陆龟蒙

    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人见其耕于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擿微旨。见有文中子王仲淹所为书云“三传作而《春秋》散”,深以为然。贞元中韩晋公尝著通例,刻之于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将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少工诗歌,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卒造平浅而后已。朱黄二毫,未尝一日去于手。所藏虽少,咸精实正定,可传借人。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缪误者,刊之。乐闻人为善,讲评通论不倦。有无赖者毁折糅汗,或藏去不返。

    先生蹙然自咎,先生贫而不言利。问之,对曰:“利者,商也,人既士矣,奈何乱四人之业乎?且仲尼孟轲氏之所不许。”

    先生居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有牛咸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而田污下,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也。无别田也。先生由是苦饥,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由是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讥刺之,先生曰:“尧舜霉瘠,大禹胝胼。彼圣人也。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

    先生嗜茶荚,置小园于顾渚山下,岁入茶租薄为瓯蚁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先生始以喜酒得疾,血败气索者二年,然后能起。有客至,亦洁樽置觞,但不复引满向口耳。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不置车马,不务庆吊。内外姻党,伏腊丧祭,未尝及时往。或寒暑得中,体佳无事时,则乘小舟,设蓬席,赍一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棹船郎而已。人谓之江湖散人,先生乃着《江湖散人传》而歌咏之。由是浑毁誉不能入利口者,亦不复致意。先生性狷急,遇事发作,辄不含忍。寻复悔之,屡改不能矣。

(《中国古典传记<上册>,乔象钟 徐公持 吕薇芬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