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四教研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用以下开头,续写故事。

    饥肠辘辘的小鱼儿在海里寻找食物。在一处珊瑚丛中,隐隐地散发出紫红色的光,定睛一看,原来是一颗小海藻,不管三七二十一,小鱼儿一口吞下了这颗小海藻,没想到,这颗海藻被施了魔法,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要求:

⑴打好腹稿,列一个简要的写作提纲;

⑵发挥联想和想象,虚构情节,题目自拟,中心自定,但是你的故事必须围绕以上开头的情景展并,续写的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项链

    世上漂亮动人的女子,每每像是由于命运的差错似的,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什么都没有。

    某一天傍晚,她丈夫带着得意扬扬的神气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

    “瞧吧,”他说,“这儿有点儿东西是专门给你的。”她赶忙拆开信封,从里面抽了一张印着这样语句的请帖:

    “教育部部长乔治·郎伯诺暨夫人荣幸地邀请路瓦栽先生和骆塞尔太太参加一月十八日(星期一)在本部大楼举办的晚会。”

    她丈夫觉得她一定快活得很,谁知她竟带着伤心而且生气的样子把请帖扔到桌子,冷冰冰地说:“你叫我穿什么到那儿去?”他原没有想到这一层,支吾地说:“你穿去看戏的那件裙子,我觉得它很好,我……”瞧见他妻子流着眼泪,他发愁了,接着说道:“这样吧。我给你四百法郎。不过你要想法子去做一套漂亮的裙子。”

    晚会的日期近了,她的新衣服做好了,可她还是惆帐。她说:“没有一件首饰,没有一粒宝石,插的和戴的,一点儿也没有,这件事真教我心烦。”他说道:“你可以插戴几朵鲜花。在现在的时令里,那是很出色的。”她一点也听不进去。“不成……世上最教人丢脸的,就是在许多有钱的女人堆里露穷相。”她的丈夫忽然高声叫起来:“你真糊涂!去找你的朋友佛来思节太太,问她借点首饰。你和她的交情,是可以开口的。”她进出一声快活的叫喊:“真的!这一层我当初没有想过。”

    第二天,她到她这位朋友家里去了,向她谈起了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太太向着那座嵌着镜子的大衣柜跟前走过去,取出一个大盒子,拿过来打开说:“你自己选吧,亲爱的。”她在一只黑缎子做的小盒子里,发现了一串用金刚钻镶成的项链,她双手拿着那东西发抖。她把它压着领子绕在脖子上,对着自己在镜子里的影子出了半天神。后来,她带着满腔的顾虑迟疑地问道:

    “你能够借这东西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抱着朋友的脖子,热烈地吻了又吻,末了,她带着这件宝贝溜也似的走了。

    晚会的日子到了,路瓦栽太太得到极大的成功,她比一般女宾都要漂亮、时髦、迷人,不断地微笑,并且乐得发狂。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她什么都不思虑了。

    很晚他们才回家。她在镜子前想再次端详端详无比荣耀的自己,但是陡然间她发出了一声狂叫。那串围着脖子的金刚钻项链不见了!她丈夫连忙问:“你怎么了?”她发痴似的转过身来向着他:“我已经……我已经……我现在找不着佛来思节太太那串项链了。”他张惶失措地站起来:“什么!……怎样!……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于是他俩在那件裙子的衣褶里、大衣的衣褶里、口袋里寻了个遍,到处都找不到它。他问道:“你能够保证离开舞会的时候还挂着那东西吗?”“对呀,我在部里的过道里还摸过它。”他俩目瞪口呆地互相瞧着。末了,路瓦栽重新穿好了衣服。“我去,”他说,“把我俩步行经过的路线再走一遍,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得着它。”她丈夫在七点钟回家,什么也没有找着。“应当,”他说,“写信给你那个女朋友,说你弄断了那串项链的搭钩,现在正叫人修理。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周转的时间。”她在他的口授之下写了这封信。

    一星期以后,他们任何希望都消失了。“现在应当设法去赔这件宝贝了。”第二天,他们拿了盛那件宝贝的盒子,照着盒子里面的招牌到了珠宝店里,老板查了许多账簿:“太太,这串项链不是我店里卖出去的,我只做了这个盒子。”于是他俩到一家家首饰店去访问,寻觅一件和失掉的那件首饰相同的东西。最后他们在一家店里找到了一串用金刚钻镶成的项链,标价四万法郎。他们央求那老板让价到三万六,并在三天之内不要卖掉。

    他们借了两万多法郎终于买下了那串项链,还给了佛来思节太太。

    为了偿还债务,她开始做种种家务,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节省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她丈夫在傍晚的时候替一个商人誊清账目,时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这种生活持续了十年之久。

    路瓦栽太太像是老了。现在,她已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壮而且吃苦耐劳的妇人了。她胡乱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地说话,用大盆水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到办公室里去了,她独自坐在窗前,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那个舞会,在那里,她是那样的美貌,那样的快活。

    某一个星期日,她在大街上忽然看见了一个带着孩子散步的妇人。那就是佛来思节太太,她依然年轻的,依然美貌的。路瓦栽太太非常激动。要不要去和她攀谈?对的,当然。并且自己现在已经还清了债务,可以彻底告诉她。为什么不?她走近前去了。

    “早安,珍妮。”

    那一位竟一点儿也不认识她了,以为自己被这个平民妇人这样亲热地叫唤是件怪事,她支支吾吾地说:

    “不过……这位太太!……我不知道……大概应当是您弄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呀。”

    她那个女朋友狂叫了一声:“噢!……可怜的玛蒂尔德,你真变了样子!……”

    “对呀,我过了许多年艰苦的日子,自从我上一次见过你以后;并且这种苦楚都是为了你!”

    “为了我……这是怎样一回事?”

    “从前,你不是借了一串金刚钻项链给我到部里参加晚会,现在,你可还记得?”

    “记得,怎样呢?”

    “怎样?我丢了那串东西。还给你的是另外一串完全相同的。到现在,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

    说完,她带着一种自负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

    佛来思节太太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的两只手: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

现代文阅读

成长

冯荟帆

海川从七八岁时就显示出了多思的特性,那时他总爱一个人坐在平房上看西边的日头一点点落下,听那倦鸟归巢的声音,跟在忙碌的爷爷身后问东问西。

“爷爷,为什么睡醒后天就亮了?”

“爷爷,咱们死后都去哪里呀?”

“爷爷,雪是从哪里来的?”

……

爷爷在忙,直接不理会海川,有一些问题是爷爷的小学学历乃至这一生的阅历都无法解释的。被问得烦了,他就会懊恼地训斥:“小孩子问那么多问题弄啥?一边儿玩去,我忙着哩。”不过海川的好奇心偶尔也能得到满足,就是晚上一起和爷爷看电视剧的时候。海川会指着电视中出现的人物,问爷爷他/她是好人还是坏人,爷爷就会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告诫海川要做一个好人,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电视中也总是坏人落得凄惨下场、好人得到圆满的结局,于是海川明白了人生中第一个道理:长大要做一个好人。

海川跟着爷爷生活,童年和小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乡里度过的。尽管有时候他看起来比周围的小孩儿多一些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但玩起来也是个顶个的。夏天,他领着邻居家的弟弟妹妹跑好多树林去够知了皮,换来钱买零嘴儿。冬天,他就和一群孩子跑着打雪仗,手指冻得红肿也不歇息,厚厚的积雪上密密麻麻地印着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怎么看,这样的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但是海川有自己的秘密,这秘密伴随着不安,但也因为这种真切的不安而产生一种自己与众不同的得意感。

海川家是北方典型的平房。夏天他们爷俩儿不睡卧室,就躺在堂屋两边的沙发上。堂屋的门也总是敞开着,电风扇开着二档,吹到第二天早上爷爷起床。村里的夏夜对海川来说并不平静,院子里蝲蝲蛄、纺织娘和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只有雷雨天才会将这些声音掩盖。爷爷总是早早地就睡着了,海川却常常清醒很久,他的眼皮遮住了眼球,但是心里总觉得眼睛是睁着的,一刻不停地捕捉着外面微弱的光亮和强劲的虫鸣。电风扇吹着,桌子上的塑料袋、墙上翘起角的奖状、覆盖薄膜的挂画此刻都像活过来了一样,和风一起捉弄海川。它们显摆自己的存在,一声声敲打着海川的眼皮和心脏。

海川不敢睁开眼睛去看,有节奏的声音让他不停地冒汗,是不是有什么在靠近?海川默默地祈祷、期盼什么人或者神仙能够救他,他不敢喊近在咫尺的爷爷,因为不想被发现自己还是醒着的。这种恐惧使他的意识更加活跃,但是也逐渐丧失了理智,紧绷的神经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风扇一圈一圈地转,令人紧张的声音也有规律地传来。海川在心里祈盼:“天快亮吧,快亮吧,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好人。”等到他汗湿了一层又一层,精神支撑不住的时候就会沉沉睡到天大亮,海川醒来总会感到庆幸,自己又熬过了“生死关”。他从未告诉过爷爷这些事,因为既担心爷爷嘲笑自己的胆小,又想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骄傲——那些夜里,他有着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体验,一次又一次。

后来,海川从课堂和书中明白了并没有妖魔鬼怪,他不再想象夜晚中未知的强大力量会悄然夺去自己的生命,与其他孩子一样开始了解他们身处的这个具体的、真实的世界。乡里没什么好的初中,小学毕业后,海川被一位老师指点着报考了城里的中学。海川学习不错,成功地考上了城里两所不错的中学,爷爷接到电话通知的时候很是骄傲,当着邻居的面刻意放大了嗓门,一遍遍地感慨:“俩学校都考上了,抢着要海川。”海川也很高兴,除了小时候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外,他还没有想过将来具体要做什么,既然现在能做的事只有上学,那上初中就可以了。抱着这样的心态,海川初中三年踏踏实实地学习,也顺利考上了本地的重点高中。

但是高中的节奏让海川很不适应,他无法接受机械地重复和对欲望的压抑。

他凭着书中看来的文字和自己的直觉向老师提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在教室里上课,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规矩……甚至会和老师发生争执。他觉得人应该是自由的,学校应当解放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高考也不应该被捧到天上去,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海川很是兴奋,眼睛亮亮的。他作了小小的抗争,偷偷熬夜看小说。其他人的台灯照的是数学题,自己的台灯照的却是文学。但是,他毕竟没有那种与大环境背道而行的魄力和勇气,仍然坐在重点班里跟着老师的安排学习,因为他也不清楚如果不读大学,自己能靠什么谋生存。幸运的是他最终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在大学里,海川仍然不喜欢很多事物,不过也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些片面的话了。

从小到大,海川一直坚信自己与众不同。但如今他开始动摇,因为自己马上就将和很多同龄人涌入就业市场,就像沙滩上的一粒沙子无法被筛出。他在学校打电话和爷爷聊天,问爷爷一些问题,“假如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假如自己挣不到钱怎么办”“能不能去山区支教”等。爷爷总是安慰海川,不用挣大钱,能养活自己就行,想做什么就只管去做。海川再也不是那个以爷爷的答案为真理的孩子了,他跟着室友去烧烤摊上喝了个大醉,醉了之后脑子就变得混沌了,就不会思考过去和将来。

酒总是会醒的。海川开始和大家一样捏着不算出彩的简历,走过一个又一个……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