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显著发展
B、
大量杰出人物同时产生
C、
社会剧烈变革
D、
群雄并立的需要
举一反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后教,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
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臣制( )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将田地分给耕种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公元前645年,晋国承认民众开垦荒地的合法性。这些举措旨在(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对守城有功的男子“爵二级”,荀子主张“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些主张( )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推动了( )
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 (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