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册历史第三阶段考试试卷
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嫡”“介—庶”的词汇。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 )
A、
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
B、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C、
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
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
举一反三
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中国早在西周初年就有了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但当时的体育竞技并不重视比赛成绩,而是强调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周初体育竞技比赛的开展( )
《礼记·王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的卿士不再向周天子申报,不再接受周天子册命。命卿制度的变化表明( )
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簋,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
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 )
周代亲属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其亲属称谓中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对此,《白虎通义·姓名》总结道:“称号所以有四何? 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该制度(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