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失败的价值

曾昭旭

    ①成功不是必然会对人有益的,失败也不必然有害。

    ②事实上,我们似乎都已了解胜而骄的害处与败不馁的刚强了。但人们也许还不见得敢相信:如果不馁之后仍然不免屡败,则是否仍能自觉有益而处之泰然?因为我们既然说失败为成功之母,则若果毕竟无成功之望时,失败是否仍然具有价值?

    ③我们应说失败是可以具有一种绝对价值的,它并不须以日后的成功来证实。这种价值就是智慧与德性的价值。

    ④我们所遭遇到的每一次失败,都可以促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度,了解自己整个性格的优劣长短,了解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下的合理位置。总而言之,是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⑤每一次失败,也都可以激发我们针对自己知识、能力、性格的弱处,更作努力与调理,让自己的形象更趋完善。并且,让我们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得更稳,从而使我们更增自知与自信。

    ⑥自知是一种智慧,自信是一种德性,它们的价值都是绝对的。而这种绝对的价值不但可以从成功的经验来,也同样可以从失败的教训来,或者毋宁说,从失败来的往往更多。因为成功太容易让人得意忘形,而失败却总是叫人刻骨铭心。所以孟子才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⑦也因此,我常愿劝人不要害怕去做事。因为若成功了,你会得到光荣;若失败了,你也会得到智慧。无论如何,人,总是不会落空的。

    ⑧当然,于此之外,失败的教训也仍然足以引导未来的成功。但我们若知即使不成功,失败也不白费的话,我们就真的立于不败之地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两则名言哪一则可以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

①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爱迪生

②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谚语

(4)、作者说“成功不是必然会对人有益的,失败也不必然有害”,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不“泥其迹”,要“师其意”》,完成后面小题。
不“泥其迹”,要“师其意”
①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航天英雄、奥运冠军乃至商界精英、大众明星等“人们心中的偶像”,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奋斗人生,是青年人最好的励志教材。他们的经验教训,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指南。
②不过,也听不少青年说,榜样的人生令人感动却让人难以效仿,心生敬佩却难以企及,心生羡慕却苦于无门“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不可能拥有航天英雄们的机遇,也很难创造奥运冠军们的辉煌,不会也不期望遭遇“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献出生命和健康的“非常瞬间”,甚至于,许多人也可能缺一点“草根明星”的幸运。但并不是要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
④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⑤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学习,不是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借助榜样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我,成就人生。
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总是怀着“捷径”心态,就会走弯路。榜样人物就是人生的加油站,激励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坚守、努力、勤奋。感叹“神女”刘洋的幸运时,可曾知道这“幸运”背后写满了她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惊喜孙杨的碧波奇迹,可清楚“奇迹”背后是他16年不懈的努力、每天15000至20000米的超强训练量?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创业前就已有编程7年的经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
⑦学习榜样人物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唯有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以及“我如何去做”。王潮歌有句人生感悟:“弄明白自己的长处,一生不愁。”对照榜样审视自己,用他们的意志磨砺自己的意志,用他们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强大。
⑧成功是学习的馈赠,不少失败往往源自机械克隆与简单拷贝。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善于学习、坚持积淀,等到有知识、经验或智慧向外“吐”的时候,花就自然开了,柳也就有了浓荫。
⑨京剧大师郝寿臣曾告诫弟子,“把我捏碎了成你,不要把你捏碎了成我。”对于每个人来说,贵在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成为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造成一把不同凡响的好剑,在时代的风浪中所向披靡,收获精彩的人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 , 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 ;在赤道,则 。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儆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成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些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框架。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时间就是生命”,这已经是人们听得耳膜都起了老茧的话了。在家中,有父母的叮咛;到学校,有老师的教诲。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引起重视,去自觉珍惜,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时间呢?

    君不见:校园里,某君患感冒,心急如焚,不顾课业冲向医务室。大包小包的“良”药被他吞下。为什么?他很珍惜生命。可是“龙”体康复之后,却在课堂上以古龙、金庸把数理化取而代之。他珍惜生命吗?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珍惜时间。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古今中外,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珍惜时间的楷模。法国作家雨果成名之后,一张张请柬雪片般飞来。对此,他没有陶醉,他明白这要耗去生命的一部分。于是他毅然拿起剪刀剪下自己的一半头发和胡子,使自己无法出门。待到头发、胡子长全了,世界名著《悲惨世界》也问世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为了学习英语闭门谢客,在大门上挂出了写着“冯玉祥死了”的牌子。待到学有所成,又把“冯玉祥复活”挂了出去。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用了三十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花去二十二年,歌德写《浮士德》耗去六十年……他们的时间从何而来?正像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浪费时间等于吸毒。不珍惜时间,会空度人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事实屡见不鲜。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虽然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但为什么“年七十”才“欲学”呢?这也许与他年轻时不珍惜时间有关。

    假如人生以七十为限,那么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睡去,再除去幼年一段时间,学习工作的时间只有三十五年左右,也就是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怎样对待时间呢?聪明者,利用时间;愚昧者,等待时间;有志者,赢得时间;无志者,放弃时间。愿我们是“聪明者”、“有志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