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第一中学2017年秋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新和谐公社”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公社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的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监督,不称职者可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 年,马克思来到巴黎。在巴黎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 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植根于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   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   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   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  运动的裂痕。
——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材料三: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 年 12 月 31 日,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 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摘自人教版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