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郑州一中汝州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慢慢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人教版《世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地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主要是指什么人?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
(3)、哪种交流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先用了两年的时间血腥镇压了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然后,于公元前334年开始了著名的东征。次年在叙利亚北部的伊苏斯大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之后又挥军南下,征服了埃及,并且拜谒了三角洲西边西瓦绿洲中的阿蒙神庙。公元前331年,他再度北上,在高加美拉大败大流士,夺得波斯都城巴比伦和苏萨。他继续挥军东进,扫除残余的反抗势力,一直到达印度河流域,直到他的军队耗尽力气不肯再前进为止。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希腊本土、马其顿、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两河流域、波斯,东边和印度接壤。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整编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著名的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________

B.亚历山大东征先后征服了希腊、波斯、埃及和印度河流域。________

C.亚历山大帝国版图最大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二   在文化领域,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从材料二中找出最能体现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的一个动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拜占庭的遗产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阿拔斯王朝期间,巴格达城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文化中心。波斯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阿拉伯人都在这里相遇,他们中的许多人热心文化交流,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文本的文献书籍进行整理,翻译成阿拉伯文,他们的工作得到了阿拉伯君主和贵族的支持。哈里发马蒙统治时期(813-833年在位)也许是哈里发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马蒙不仅移都巴格达,而且还在城里成立一个学府,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整编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格达城成为著名科学文化中心的原因,并评价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用。
(5)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或传承的认识。

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围绕“多彩的世界文明”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任务。

探究任务一   【从农业看文明】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农业相关资料

古埃及历法把1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非常重视对尼罗河水位的测定。

修建运河和导水沟渠进行灌溉。灌溉网的管理使用纳入国家立法。出现了农人历书,总结农业经验。

地形与气候多种多样,遍布森林、平原广阔、雨水丰沛。各时期印度统治阶级都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平原地种植谷物,山坡地广泛种植葡萄和橄榄。古希腊人认为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古代文明农业相关资料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1)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古代文明,概括其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

探究任务二   【从文物看文明】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2)请你参照示例,选择组图中的一个文物或遗址(除示例外),写一张“文物导览卡片”。

名称及所属文明:良渚玉琮——中华文明

简介:良渚玉琮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礼器。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探究任务三   【从交流悟发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唐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将丁香等香料运往中国,大量的植物和蔬菜也从外国引入中国,如菠菜和甜菜等;在当时长安居民的衣食、娱乐等领域都能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子。

——摘编自王小甫《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亚历山大在远征中,将希腊的神话、语言、艺术等带到东方,又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3)根据以上搜集的材料,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文明交流所产生的作用。

探究任务四   【从历史思未来】

材料三:费孝通先生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把自我之美和他人之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

——摘编自段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美与共意蕴》等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