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咸丰十一年(1861)

恭亲王奕䜣、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四年(1865)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五年(1866)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1870)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光绪元年(1875)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1876)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光绪六年(1880)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1885)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四年(1888)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战败后付诸实施的。
(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发展历程(部分)。

阶段

具体措施

起步(1840—1861年)

1840年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

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

——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奕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迈出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第一步。洋务派开始以国际社会存在为前提,重新认识世界,重估中国世界地位,深刻反思传统对外关系,逐渐接受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准则,萌生出以国家间相互平等关系为原则的近代国际意识。维新派在对外主张方面,紧扣救亡图存主题,提出通过遵循公法原则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涉,变盲目排外为“文明排外”,主张“学西方”与“战西方”并重。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1867年同文馆把《万国公法》列为学生的必修课。1869年起同文馆开设政治学、国际法等课程,并翻译相关书籍,如《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对晚清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促进作用。据统计,在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同文馆出身的外交官有12人,还有更多的同文馆的毕业生在国内中央和地方上从事外交活动。

——摘编自叶小青《京师同文馆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