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
⑤“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 (《孟子集注》)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孔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请回答: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一:他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