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两校期中联考试卷
材料一:“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页。)
在誉为经济史“经典”的法国著名史家保尔·芒图著作《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本书每一页上都可能有其名字的那些城市,皆归功于大工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就讲到,西方列强在中国“广设埠头,贩运百货,亦欲逞彼黠削之诡谋,隘我商民之生计。“
(曾国藩:《预筹修约事宜疏》)
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
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谈及19世纪50年代末,“其时黄河决口,江苏北境竟成泽国,人民失业,无家可归者,无虑千万,咸来上海就食”。
20世纪30年代广东因丝业衰落,约有20万女工从工厂回到农村去;浙江“城市工人大批的回乡”;江苏无锡“前赴都市工作者,今大都重返田间”;河南汜水,山西灵邱,江苏江都因农民大量返乡,多有“实感农工太多”之叹。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 | 全世界 | 发达国家和地区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 ||||
总人口(百万) | 城镇人口(百万) |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百万) |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百万) | 城市化水平(%) | |
1800年 | 978 | 50 | 5.1 | 20 | 7.3 | 30 | 4.3 |
1825年 | 1100 | 60 | 5.1 | 25 | 8.2 | 35 | 4.3 |
1850年 | 1262 | 80 | 6.3 | 40 | 11.4 | 40 | 4.4 |
1875年 | 1420 | 125 | 8.8 | 75 | 17.2 | 50 | 5 |
1900年 | 1650 | 220 | 13.3 | 150 | 26.1 | 70 | 6.5 |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无误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年份 | 中国 | 日本 | 西欧 |
1500 | 3.8 | 2.9 | 6.1 |
1820 | 3.8 | 12.3 | 12.3 |
1890 | 4.4 | 16.0 | 31.0 |
第二章 工业革命的发 韧 |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英国工业化的过程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 |
第三章 ____ | 一、法国的工业化 二、美国的工业化 三、德国的工业化 |
第六章工业化与社会 | 一、工业化的经济后果 ①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②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③经济结构的变迁 二、工业化的社会后果 ①乡村的改变 ②生活节奏加快与时间观念增强 ③教育发展与文化素质提升 ④____ ⑤____ |
——摘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