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此水利工程位于图中( )
“给耕地合理施肥,耕翻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的季节播种,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以获得最大的收获。”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春秋时期有楚国修建的勺陂和吴国修筑的邗沟等,战国时期有魏国的“引漳溉邺”工程、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
下表为春秋时期的几则史料。出现下列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据李悝分析,战国时期百亩地(约31.2亩)可产粟33石4斗4升(约2000千克)。当时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牛耕技术的推广③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④货币的广泛流通(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