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上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上,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
A、有利于郡县制的推广 B、扩大了地方王国的势力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举一反三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自秦汉就开始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它在西汉时叫“御史府”,东汉以后叫“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不论御史台,还是都察院,都是直属天子的独立部门。不但不受其他官员和部门的制约,反倒有权监督一切部门和官员……。何况历代王朝不但有监督官员的专门机构,也都有惩治腐败的严刑峻法,打击的力度也很大。朱元璋甚至规定凡受贿八十贯者,就要剥皮实草。然而腐败却并未因此有所收敛,反倒有“前赴后继”之势……。最后的结果,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不可救药的腐败中垮台。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帝国的反腐倡廉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治本。唯一可以指望的是道德。不可否认,正是由于道德的作用,帝国的官员才不至于腐败的全军覆没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