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诺千金

吟秋

    ⑴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⑵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⑶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⑷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⑸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⑹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⑺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⑻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1)、请你理解分析文题“一诺千金”的妙处?
(2)、通读全文,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3)、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位于哪里最为合适?

我望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还有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孩子抬着化肥袋子里的书籍的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耻——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要是伤了他们的心,我拿什么来弥补呀?

这段文字应归位于第段与第段之间。

(4)、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到了村里

②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的枣。

(5)、读完本文,请你另写出一个“一诺千金”的事例。掩卷沉思,想必你有很多的感慨,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一文的节选内容,完成习题。

      ①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听说,原先这里像太湖水乡,也有说类乎苏州城,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这里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的来往不绝。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这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船,翘着头尾,由船夫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据说历史上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②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色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雾霾天气,警惕PM2.5 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⑦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⑧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3.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4.室内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蓖罩在它荚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头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杯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吏,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泉。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荚声,惊飞了江边的水乌,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约定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咚咚——”他有节奏地轻敲着门。这是他和她约好的,这个敲门声就表示是他来了。

    ②门却没有立即打开。这可是少有的,以前,只要他轻轻地一敲门,门就打开了,好像她一直就等在门后似的。这一次,却没有动静。“咚,咚咚咚,咚咚——”他又有节奏地敲了一次。

    ③她是他的老客户了,差不多每隔五六天,她就会有一件快递,都是网上买的东西。他很惊讶,她都那么大岁数了,竟还是个网购达人。她家住四楼,按照快递的习惯,一般都是将包裹送到楼下,摁门铃或打电话,让货主自己下来取。第一次来送快递时,他摁响门铃,告诉她是送快递的,让她下楼来取。她慢腾腾地告诉他,自己岁数大了,上下楼不方便,能不能麻烦他送到楼上来。听声音,很苍老。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蹭蹭蹭”一口气爬上了楼,气喘吁吁地敲门。他很急,还有好多快递要送呢。她打开了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签了单。看到他一脸汗水,她对他说,进来喝口凉水吧。他还真渴了,接过她递过来的水杯,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了。跑快递这么多年,这还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他谢她。老太太说,应该我谢你,以前别的快递员,都只送到楼下,只有你肯帮我送上楼。

    ④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楼。老太太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住,这个老小区,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门,她是不开门的。所以,她和他约好了一个独特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她笑着说,有了这个暗号,就安全了。

    ④他和老太太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递上楼,老太太都会让他进屋来坐一会,休息一下。他也实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调整一下。老太太为他倒好一杯水,温温的。他虽然进城打工好多年了,但除了偶尔和几个也是打工的老乡聚聚外,他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每天,除了站在楼下喊“某某,快递到了”,他很少说话。他和老太太却能说上几句。他在送快递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新鲜事,他都会讲给老太太听。无论他说什么,老太太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候,她也会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他在这个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⑦“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节奏地敲门。他有点担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门打开了。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

    中年人说,是我母亲的,她前几天去世了,我代签吧。

    他怔住了。中年人请他进屋,说,我听母亲提起过你。他还没缓过神来。上次来送快递,老太太还很精神啊。

    ⑨中年人将他领进一个小房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堆满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都是他亲手送过来的快递。中年人将刚刚签收的那件快递,也放进柜子里。转身对他说,这些东西,都是母亲从网上买来的,其实,她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⑩那、那她为什么买这些东西?他大惑不解。

    中年人摇摇头,我也不懂。还有一件奇怪的事,这些包裹上贴的快递单,后来都是你们快递公司的。没有任何别的一家快递公司,这说明,母亲在网购时,只选择由你们快递公司送达的店铺。

    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说,这些年,我光顾着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兄弟,谢谢你!

他的眼眶也湿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①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②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路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③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④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⑤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⑥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身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⑦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⑧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⑨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⑩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选自《铁凝人生小品》,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蚕儿

陈忠实

    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我叫蒋玉生。”
    ②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拌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他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着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④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初夏的傍晚,蒋老师领着我们,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⑤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摇来摆去。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⑥第二天,上第一节课了。他走进教室,和往常一模一样。我在班长叫响的“起立”声中站起来,一眼看见,老师那双眼睛里有一缕难言的痛楚。

⑦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说话结结巴巴:“同学们,我们上音乐课……”老勉强笑着,“我教,你们跟着唱:春风,吹遍了原野……”我突然看见,他的眼角淌下一股泪水。教里,没有一个人应着唱。“我要走了,心想给大家留下一支歌儿……”他勉强笑着,突然转身走出去了。

⑧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他站在桌边,强笑着,i “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我们从手中夺过行李,走出小房。
    ⑨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⑩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见到了他。他的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⑪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我告诉我毕业后,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张丝片。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