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实验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审:审察。②腋:狐腋下的皮毛,纯白珍美。③侪辈:同辈,同一类的人。④耻累:负担,包袱,拖累。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 得 其 善 者 虽 少 亦 足 矣 其 不 善 者 纵 多 亦 奚 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和情感。

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4)、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甲乙两个语段在选择官员方面的主张有何异同点?
举一反三
阅读《懒,是天生的?》,完成下列各题。

懒,是天生的?

    ①我们总会碰到一些懒汉干什么都说“懒得动”,学者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或为懒汉们找到了开脱理由。

    ② ‚2013年4月,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弗兰克·布思教授等人,通过选种培育方式,培育出一批极度活跃和极度懒惰的实验鼠。

    ③研究人员将跑动最多的26只实验鼠选为一组以培育勤奋的实验鼠,将跑动最少的26只实验鼠放到一处以培育懒惰的实验鼠。通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研究人员培育出了第10代最勤奋和最懒惰的实验鼠,最勤奋实验鼠的跑动要比最懒惰实验鼠多10倍。

    ④这样看来,懒爸爸、懒妈妈生出的鼠宝宝只能越来越懒。那么,人类懒惰与否也是天生的吗?

    ⑤近日,学者的研究指出,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有一名为SLC35D3的基因,它可以产生一种蛋白质,而蛋白质在人脑多巴胺系统中发挥一个关键的信号作用,从而影响其懒惰与否。

    ⑥调节的结果如何呢?研究者首先在老鼠身上找到了答案。研究者选择性地刺激懒老鼠们的多巴胺受体,当药物发挥作用后,老鼠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体重也开始降低。

    ⑦接下来,科学家们开始将研究对象变成人。他们在400名中国超重患者中进行了代谢综合征筛查,发现其中两人存在这种罕见的“懒汉”基因突变。虽然大约每200人中只有1人可能具有这些“罕见的”基因突变,但全世界罹患代谢综合征的人数非常巨大。可能受益于多巴胺受体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能达到几百万。

    ⑧这项发现标志着人们对肥胖的态度有可能发生改变。对抗肥胖的一个老处方是管住嘴迈开腿,但基因问题导致一些胖人不愿动。今后将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适应个体独特的基因组成。

    ⑨早在2004年,美国全国卫生中心一个研究小组就已经宣布,他们通过暂时抑制一个与学习奖励机制有关的基因表达,将一群天性懒惰的猴子转变成工作狂。看来,研究者至少早已在人类近亲猴子身上找到懒猴变工作狂的秘方。

    ⑩科学家或许真有本事将同样的技术应用于人类,只是这种去除奖励需求的药物是否会遭到劳工组织的抗议,就不得而知了。

(选自《晶报》2014年2月23日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

朱鸿达

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瘦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

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生命的脚步早已沿着村口那辆长途汽车走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

⑨后来,每次远行仍是父亲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远是母亲慈祥的笑容。曾经我从未在意,为何每次都是父亲送行,母亲接我?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父亲默默地带我走上更远更广阔的路,母亲则迎接我回到故乡,回到温暖的家。

⑩记忆中,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母亲,除去种地做饭,几乎没有机会去县城,也没机会坐长途汽车,她的生命植根在故乡的院落,植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子女,留给了庄稼,以致她生命活动的半径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久,母亲几次较远的车程便是附近的舅妈家、伯父家和姨妈家,这里安放着她的亲情与牵挂。

⑪时光如长途汽车一去不返,只留下蹉跎的岁月。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车,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却发现二老如故乡那株斑驳衰老的老榆树已经没有力气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而仅存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儿孙,他们正乘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摇摇晃晃地驶向生命的终点。

⑫去年的秋末,家里添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购买前我征求父母的意见,他们坚定地说,不用买,买了也没用。而当我把三轮车骑到他们面前,他们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⑬时至今日,每次远行,望着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的父母而心酸。他们曾带我走过人生的四季,领着我走过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却只能看着他们一天天衰老,渐渐地离我而去。而我也会送走我的儿女,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坐上长途汽车,渐行渐远地消失在我泪眼模糊中。

(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3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