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方块汉字前途之争》,完成下列各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作者认为汉字到底有没有前途?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第②段中划线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百度百科

举一反三
阅读答题。
为了水晶心
【美】弗朗西斯•弗罗斯特
      ①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亲切的感觉。当他赶着牛群走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那些大山。
      ②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累累的农场。后来,邻居哈德把女儿萨丽嫁给了他。
      ③婚后,萨丽发现她所嫁的不只是个农夫,而且还是个诗人。那天,他拿着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走到她面前。
      ④“我无法给你别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欠着债,但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带给你树林里的东西。”
      ⑤她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他面颊上,“我更喜欢树林里的东西,约翰。”
      ⑥“这儿有一首诗。”他朗诵了起来。
      ⑦听完后,她大为惊讶,“啊!真是棒极了!约翰!是你写的吗?”
      ⑧他惭愧地露齿一笑,“这……”
      ⑨“一定是你写的!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写诗!再多给我写一些吧!”
      ⑩“晚饭后我再给你读一首。”他说。
      ⑪他走进谷仓,从干草垛里掏出一本被虫子蛀过的诗集。他曾想,既然没什么可送给萨丽的,那就给她一点别的东西﹣﹣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的最美的诗句。他并没有想到她会以为是他写的,而且还给她带来了欢乐。他坐在干草垛上又背下了一首。
      ⑫晚上,他们在晒谷场上散步,看着大山,他用低沉的声音给她朗诵。她的欢喜对他来说比饭菜更香甜。
      ⑬儿子出生后,他逐渐增加了一些新诗,每次她都会说:“写得真好,约翰!”
      ⑭女儿出生那年,庄稼很不好,债务沉重地压在他的身上。冬夜里,孩子们进入了梦乡,萨丽坐在火炉旁缝补衣衫,他就靠在椅子上,端详着她,心里在想,即使用最伟大的诗歌来形容她也绝不过分。这时,她抬起头微笑着说:“再给我朗诵一遍《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吧,约翰。”
      ⑮他轻声朗诵起来:
“啊!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
因为,
尽管这个世界在我们梦中
是那么丰富,那么清新,那么美好,
而在现实中
却没有欢乐,没有温馨,没有阳光普照。
我们好像站在漆黑的原野上,
听凭世风日下,正不压邪,风雨飘摇。”
      ⑯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就死了,萨丽也病得厉害。债单上又增了一笔医药费。
      ⑰光阴荏苒,他们辛辛苦苦、一点一滴地减少着债务。
      ⑱有一天,女儿拿来了一本小书。
      ⑲“您还记得那些年爸爸读给您听的诗吗?它们都在这本书上!看这儿﹣﹣‘去吧,从山里来的牧童,因为他们在呼唤你……”
      ⑳“这是那年冬天,孩子死了的时候,他读给我听的。”
      “他一直在骗人!他说是他写的这些诗!”
       “不,”萨丽低哑地说道,“是我对他这样说的。除了诗以外他什么也没说过。我永远不让他知道我已了解了事实。不然他的心都会碎了的。我现在知道了他是多么爱我……”
      六十岁时,约翰到山下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回来后,他走进谷仓,坐在干草垛上,哭了起来。他给她背了四十年的诗,他们俩相濡以沫,真是像诗里讲的“肝胆相照”。现在好了,他再不需要昧着良心给她背诗了。
      萨丽在谷仓找到他。他们一起来到晒谷场上,又注视着大山。
       “大山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尽情地看了,一直到死。”他说道。
      但是,就在那一个星期,萨丽发起了高烧。约翰心如火燎,紧握着她发烫的手指。
       “约翰,”她哽塞着说,“诗,新的。”
      他怔住了。所有背过的诗他都反复地念给她听了。
       “好,亲爱的。”他吃力地把一个个字组织在一起,为她作了一首诗,他自己的诗,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
“那些永远属于我们的大山啊,
把飞花般的群星撤满天上。
大山用夜的语言互诉衷肠,
直入云霄的峰巅像插上了翅膀。
我和我的爱人将攀上群峰,
乘上那岩石的翅膀在长空里翱翔
她把头埋进我的臂弯,
我把唇垂在她的脸庞。”
       “是你写的,约翰?”
       “是的,是我自己写的。”他说。
      他把她埋在能看到大山的地方。那本诗集同七瓣莲一起躺在她的坟墓上。
(选自《心灵的日出》,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误解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即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事实上,人们对于各种新能源存在种种误解。

    在最近的一次美国全国民调中,72%的受访者对核电站可能发生的事故表示担忧。然而,在60年的核能运用历史中,不到100人直接死于核电站事故。

    “煤炭和石油等燃料看似更安全,但从 统计数据上看,它们更加致命。每年,好几百人因为采煤死亡,主要死于职业病和井下事故。煤电站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退休核物理学家杰拉德·E.马什说。煤电站释放的辐射远远超过核电站。每年有2.4万人因为煤电站污染死亡,主要死于肺癌等疾病。石油生产也存在隐患,不久前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是最好的例子。

    相比煤电站,核电站只释放少量二氧化碳。只需要几百座核电站就足以提供美国所需的全部电力,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根据不同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切尔诺贝利事故辐射导致的间接死亡人数在4000 至98万之间。但是,切尔诺贝利使用的是苏联设计的RBMK反应堆,很原始,没有安全壳,不同于美国使用的反应堆。

    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梦想利用水藻这种小小的绿色生物生产每加仑几美分的廉价燃料,永远解决这个星球的交通动力问题。

    最适合制造生物柴油的微藻能将太阳能转化成油脂,但是实验显示,它们对生存环境相当挑剔。藻燃料研究者花了几十年时间,尝试在开放的池塘中繁殖这种微藻,但是,池塘很快就会被生存能力更强的本土藻类侵占,导致产油的微藻失去生存空间。

    封闭的生物反应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此外,随着反应器数量增加,表面积与容积的比例逐渐减少,导致微藻无法充分接触阳光,减少它们的油脂产量。藻燃料最终也许能够变得廉价而实用,但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改进和昂贵的设施。

    不幸的是,清洁廉价的煤炭依然是美好的白日梦。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研究发现,取决于不同技术,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将导致煤电价格上涨30%~100%。此外,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实施二氧化碳封存的煤电站比其他煤电站多燃烧1/5的煤炭。这意味着更多破坏性的煤炭开采,煤炭运输过程中释放更多二氧化碳,更多煤灰,更多燃烧煤炭产生的有毒副产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环境科学家玛丽·福克斯说:“我们实施了一些清洁空 气的技术,但与此同时,导致更多固体废渣的产生。”

    这些废渣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比如,在田纳西州,煤灰泥浆冲破堤坝,导致水源被汞、铅 和砷污染。处理这些有毒废物每年可能花费50亿美元。别指望任何技术突破能够让全美国500多家煤电厂一夜之间变得干净起来。

    通往新能源的道路充满了诱人的机会和危险的陷阱。选择最佳道路需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盲从。事实证明,节约能源才是最廉价的新能源。

阅读《雾霾引起“城肺病”》一文,回答小题。

       ①2013年1月13日的京津地区,俨然上世纪五十年代“雾都”伦敦的翻版,北京多个空气检测点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浓度指数“爆表”,通州地区甚至达到950微克/立方米,建设“美丽中国”目标遭遇严峻挑战。

       ②据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统计,截止13日零时,在全国74个PM2.5浓度检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达到了“重度污染”,33个城市呼吸困难。(A)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北京、石家庄、保定、邯郸、天津沧州、廊坊、唐山等地都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其余在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市也发布了黄色或橙色预警。河南新乡和开封甚至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在辽东半岛、湖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也都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③北京环保局将这次污染归为三个因素,其中,根本原因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大量排放,直接原因是近期天气极端不利,重要因素是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

       ④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指出,(B)把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才能满足适合户外活动的“三级天”要求 , 但“十一五”末期较“十五”末期减排二氧化硫超过10%之后,每年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然达到2200多万吨,和二氧化硫一样,其他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排放水平,短期内仍不能满足群众的舒适度和健康需求。近十年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都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大气污染涉及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短期内针对“重度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无济于事。

       ⑤亚洲开发银行等发布的报告在表示,上述所有污染来自工业点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方面,大部分二氧化硫排放均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钢铁、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这些行业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以上,大大高于它们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两一方面,由于包括PM2.5等多种污染,机动车尾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而过去几年,民用机动车(即非军用车、公务车和私家车)的数量每年以15%速度增长,私家车年增长率更是达到20%。

       ⑥具体到PM2.5,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认为,大型城市PM2.5严重超标与以下因素相关: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以北京为例,五六环以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⑦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努力,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更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时也需要改变我们生活方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 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经纶满腹,还是换成“唠叨满腹”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⑦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哦?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⑪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⑫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⑬“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鼠.
    ⑭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⑮“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⑯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⑰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放心?……
    ⑱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哦?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⑲这声音给我慰      (jiè),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⑳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③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④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⑤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⑥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⑦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⑧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⑨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⑩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⑪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⑫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⑬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⑭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⑮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

    ⑯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⑰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⑱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