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5%,欧元启动时,欧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7%,而日本GDP最高也曾经占世界GDP比重达17.7%。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时候,对外贸易总额也占世界的10%左右。

——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三

材料四: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

——摘编自《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点。联系材料二,回答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
(2)、从材料三概括“资本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为例,分析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影响。
(3)、材料四中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存在着怎样的“两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