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一 从1885年起,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这个计划提前两年于1892年完成。1893年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做好了武力吞并朝鲜进而同中国作战的准备。日本的对外扩张活动,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支持。……1894年春,朝鲜南部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日本政府认为这是发动战争的时机。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就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一直注视着形势发展的欧美列强出面了。欧美列强是矛盾的:他们希望战争,因为这不但可以削弱这个国家的国力,而且还可以检验这个国家目前的抵抗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自中国务实的官员致力于洋务运动后,清政府的防务实力让欧美列强有点儿不摸底了。但是欧美列强并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胜,至少是不能让日本人获得圆满的胜利。因为如果这样,中国人给日本人的好处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清政府的版图和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
——摘编自王树增《1901年》
材料三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四 1895年冬,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订立了《中俄密约》,把中国东北地区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此后,德、法、英、美、日等国纷纷向中国勒索,在中国划界租地、争夺势力范围达到高潮。《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战争赔款和后来所谓的“赎辽费”,清政府无力偿还,只得以海关税、盐税、厘金作抵押,大量举借外债。
——摘编自柳长毅《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五 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
——摘自戴选《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 势力范围 |
德国 | 强迫租借胶州湾 | 山东 |
俄国 |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 长城以北和新疆 |
法国 | 强迫租借广州湾 | 广东、广西和云南 |
英国 | 强迫租借新界 | 长江流域 |
日本 |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 福建 |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