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5.《白鹅》同步练习

课内阅读。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

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 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1)、在课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
(2)、第3自然段首句话点明本段的中心意思,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鹅的叫声的特点。
(3)、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三眼一板”比喻广告有分寸、有条理。课文中指什么?
(5)、白鹅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通过等语句的描述,让人觉得鹅的吃相很可笑,好像是故意那样做似的。
(6)、结合鹅的表现说说本文中“高傲”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
阅读。

“中国智造”闪耀巴黎奥运会

ㅤㅤ①乒乓球赛场,球台采用自带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为比赛营造独特氛围;小轮车赛场,“子弹时间”技术将精彩瞬间完美定格,让转播有了科幻电影般的视觉效果;足球赛场,足球内胆植入芯片,配合肢体追踪技术辅助裁判员公正判罚……在巴黎奥运会上,各种各样的“中国智造”频频出镜,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ㅤㅤ②在巴黎奥运会的摔跤、柔道场馆比赛用的垫子也别具匠心。这些垫子内置了高科技芯片,经过严格复杂的设计制造工序,可捕捉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轨迹,为比赛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ㅤㅤ③一辆竞技自行车的车架有多重?答案是710克,比两瓶矿泉水还轻。“我们为奥运赛场打造的自行车,是由航空级纳米碳纤维材质制成,基本做到了最轻设计。”中国有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做出了相关介绍。此次奥运会上,他们为国家自行车队量身定制奥运“战车”,这也是首个登上奥运竞赛舞台的中国自行车品牌。

ㅤㅤ④从一张细节满满的乒乓球桌,到智能制造的运动垫,再到自主研发的国产自行车,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闪耀重大国际赛事舞台,这也折射出近年来我国体育装备制造业持续向好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全国共有超过6.3万家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

ㅤㅤ⑤本届奥运会,不仅有中国的体育器材“闪耀巴黎”,还有不少赛事服务器材及奥运周边产品“惊艳世界”。

ㅤㅤ⑥作为每届奥运会的热门话题,吉祥物再次引发大众关注,巴黎的大街小巷开始售卖各种各样的奥运会周边产品。巴黎奥组委数据显示,吉祥物“弗里吉”有80%是中国制造。

ㅤㅤ⑦巴黎奥运会开幕前夕,1100架来自广东深圳的无人机在空中勾画出五环、火炬手等图案,配合光影焰火,点亮巴黎夜空。奥运会期间,“中国智造”的LED显示屏在多个竞技场馆提供服务保障,以前沿的显示技术与世界共同见证扣人心弦的比赛瞬间。

ㅤㅤ⑧其实,不只是毛绒玩具吉祥物、无人机和显示屏,还有非常多的“中国智造”产品出现在巴黎,比如各种型号的LED灯具、辅助裁判的无人设备,以及一体化的中国AI技术等。

ㅤㅤ⑨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李慧表示,“中国智造”受到青睐,原因是实力过硬。来自中国的各类服务器材,为巴黎奥运会提升赛事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也引领各类产业的技术升级,这正是“中国智造”实力的展现。

(摘自2024﹣08﹣12《科技日报》,有删减)

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精美的散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品 春

厉彦林

①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②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枝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

③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④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皱裂多疤,树干有三拃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采摘香椿芽。

⑤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清明前后,香椿树枝头长满了第一茬香椿芽,每棵树的香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

⑥香椿芽越摘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香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腌制好了,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⑦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到外地求学,那关于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⑧春日里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可是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芽独特的味道。

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我一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妻子把它栽在小院中,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杈。为了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从前的画面:____

⑩每到春天,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课外阅读。

书桌 (节选)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huì)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初是什么颜色。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模样,三十年来,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幼时,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③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

辫子拴(shuān)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心中一阵窃喜。

④教我语文的老师姓李,瘦削的脸上满是黑胡茬(chá)。第一次见他以为他挺凶,后来发现他其实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我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李老师好厉害! 他一把把我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 气呼呼地直喘,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 快走! ”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小书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 ”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后来,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⑤在时钟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 , 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jiù)心情,用手巾尖儿蘸(zhàn)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真奇怪!字儿热掉了 , 好像心黑干净了一些。

⑦我过去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高粱情

牛 汉

①高粱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笔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②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③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那么坚韧,等着对手向它扑来。

④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⑤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要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要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⑥我虽然练不出高粱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