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课内精读】阅读《北冥有鱼》,完成问题。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高空,想象十分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文中“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夸张手法写鲲之大、鹏背之大,“若垂天之云”用比喻手法写鹏的翼,突出表现了大鹏翅膀之大。 C、文章写鹏鸟再大,也需要凭借大风;尘埃即使再小,也需要气息吹拂。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D、选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之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举一反三
阅读回答问题。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商鞅列传(节选)

商君者,名鞅,其祖本姓姬。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①。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秦孝公既见商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五日,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后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后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注释:①中庶子:西周时置有“庶子官”,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

文言文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高梁桥水 , 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 , 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 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极乐寺纪游》袁宗道)

 【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③盖: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④挂进贤冠:挂,摘掉。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