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材料一
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在古代。簪花主要用鲜花制作,但也有用其他材料,如绸、绢、罗等仿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喜庆良辰、节日节令都会在头上簪花戴花,以表达喜悦之情。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一些漂亮的工艺材料用来代替,比如树脂、陶瓷等代替珍珠玉石;以降低制作簪花成本,但对簪花的美观没有丝毫影响。簪花不仅可以用于装饰发髻,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簪花上的小钩可以用来挂住头发,防止头发散乱。
设计和雕刻簪花基本有三个特色样式,分别是:花卉簪花、动物簪花和场景簪花。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主题会有不同的设计,在小小的簪花上表达丰富的寓意。制作簪花的手艺人通常会运用一些传统的工艺技术,如丝绸织工、金银锻造等,以保持簪花的传统风格和高贵气质。制作完成后,簪花需要经过细致的打磨和抛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展现出令人惊艳的质感。
材料二
朝代 | 相关文字记载 |
秦汉 | 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陆贾《南越行纪》 |
魏晋南北朝 | 阳春百花生,摘插环髻前。——南朝宋代臧质《石城乐》 |
唐 | 唐代著名画家周昉作《簪花仕女图》,所画为贵族人物,画中贵妇的姿态各异,头梳高髻,簪着金步摇,从左到右,头上分别插着芍药、海棠、荷花、蔷薇和牡丹以装饰。 |
宋 |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
元 | 簪花之风衰落下去,在重大的节日与仪式中不再流行簪花习俗;由于文人地位下降,前朝的赐花受宠、杏林及第成为过眼云烟。但在部分人中,依然比较流行。 |
明 | 文人保持簪花习俗。 |
清 | 簪花习俗式微,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已少有簪花之人。 |
材料三
“今生簪花、来世漂亮”,这个来自福建的非遗传统,已经风靡泉城,并与汉服、旗袍迅速结合,成为姑娘们走街串巷拍照的热门选择。
古城、泉水、小桥……作为济南“古风”最出片的老街,曲水亭街当仁不让地承接了这个风潮。汉服饰品店里,前来做簪花造型的姑娘络绎不绝,她们寻巷而来,为的就是老板的手艺。特别是在府学文庙,红墙琉璃瓦的千年古韵更是与典雅的汉服装束相得益彰。穿行在文庙建筑群中,游人们一边拍照留念,一边感受着济南老城的古韵悠悠。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游客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表达和期待。
老城之所以“老”,是因为有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之所以“新”,是自带的底蕴有吸引年轻人的气质。拥有“簪花热”的济南老城,就是一朵傲人向上的“繁花”。
链接材料:
羽绒服搭配马面裙、泡泡袖旗袍、盘扣上衣配百褶裙……最近,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颇受追捧,“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也接连登上热搜榜。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