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开展以“咬文嚼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研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咬文嚼字,嚼出精彩”作为标题。
(2)、第一组同学根据《咬文嚼字》杂志历年评选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做了语文知识卡片。其中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已故的语言学家郝铭鉴和他创办的《咬文嚼字》杂志。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由郝铭鉴于1995年创办,是我国出版界唯一一份规范社会语言的刊物。刊物不大,但语文规范化兹.事.体.大.。它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铁凝、陈忠实、周国平等著名作家都被其抓过小辫子;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当代文学名著,也被其当过箭靶子。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真可谓目光如炬,明察秋毫,“语林啄木鸟”之称名.不.虚.传.。

创刊之前,郝铭鉴早已在文艺理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有感于祖国语言文字规范事业的需要,首.当.其.冲.投身于此。办小丛刊,具大眼光。他付出半生努力字斟句酌,即使病重期间,依然在“咬嚼”汉语,笔.耕.不.辍.。他在自己的专著中勉励读者:“一个现代人,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郝先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活动现场为读者题字:“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A、兹事体大 B、名不虚传 C、首当其冲 D、笔耕不辍
(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咬文嚼字》的专栏《众矢之的》。他们想解说清楚下面文案中“杂食动物”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杂食”的词条为“①形属性词。以各种动物植物为食物的:~动物②名指多种类型的食物:吃~有益健康”。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杂食动物”的意思应该是

《咬文嚼字》的铁杆读者其实更是铁杆作者,每次《众矢之的》专栏的挑错活动一公布,他们就展开挑错行动。挑错队伍主要由老教授、出版社编辑、在职教师及在校学 生等语言文字爱好者组成。有一个读者2019年加入挑错队伍,从挑错别字开始。5年下来,他对挑错的认识发生了质变。他说:“12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涉及哲学、法学、 历史、宗教、社会学等,如果仅仅限于文字,可能找不出什么毛病。”挑错对挑错人的 要求很高,挑错人得是“杂.食.动.物.”才行。

(5)、第四组同学的研究成果是《“敲”比“推”好吗?》。下面文案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韩愈听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个故事传为美谈,现在要表达咬文嚼字的意思,都说“推敲”。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关键不在哪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我们应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写作是艰苦的事,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6)、第五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其专题研究成果。下面是他们文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们补充一个例子,并推测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本试卷中出现的内容除外)

我们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文差错有各种类型。有音误,如“发生口角”的“角”误读为 jiǎo。①。有成语运用错误,如把“差强人意”理解成“让人不满意”。有引文错误,如孟子的“食色,性也”被当成孔子的名言引用。有语法搭配错误,如“戴紧箍咒”。有文化常识错误,如误称白居易修建“白堤”……我们研究了如何减少语文差错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②

(7)、第六组同学撰写专题研究报告集的卷首语。请根据上下文,在文案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汉字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如果说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宛如浩瀚的银河,那汉字恰似繁星缀满了美丽的夜空。悠悠汉字,薪火相传,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①,美在②。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咬文嚼字,要“咬到根”“嚼出味”,这是致敬汉字,也是致敬华夏文明。正所谓,横竖撇捺内有乾坤在,方方正正做个中国人。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