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五一十

赵春亮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 , 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饶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得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近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得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

       ⑪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⑫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

(选自《羊城晚报》 2014.06.23)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做人就得一五一十 , 来不得半点虚假。

②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2)、请阅读第③一⑫段,填写下表。

情节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

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

A

B

暗暗高兴

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

C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

幸福、激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⑫段中“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的含意。
(5)、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A】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B】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触摸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阅读《月迹》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基础物理学告诉我们:当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在其外部空间一定产生磁场,带有一定能量的磁力线不停地从一个磁极流向另一个磁极,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天然的和人造的大磁场之中。如果磁场过强,就会对人体产生“磁污染”。

    如何对电脑及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因为电磁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值而下降。研究机构测试过电脑的电磁场强度,结果发现,紧贴荧光屏处电磁场强度为0.9,但离开荧屏约5厘米处,强度不到0.1,再远一点至30厘米处(这是计算机操作者的身体与荧屏之间的习惯距离),其强度几乎无法测出。专家建议,电脑使用者应于显示屏保持的距离不少于70厘米,于电脑两侧和后部保持的距离不少于120厘米。

    此外,减少与电脑接触的时间,也是重要的。因为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是同辐射强度与辐照时间的乘积成正比。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要实现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有困难。例如:有多台电脑的办公室,前后、左右距离不能保持要求的距离。还有些人,不允许减少上机上网的工作时间,每天操作3—4小时,而且连续不间断。在此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穿防护服,戴防护帽,以直接减少身体对辐射的吸收。

    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常用电脑的人会感到眼睛不适,视力下降,易有疲劳的感觉,因而尤其要注意饮食。不仅要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菊花、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还要注意增强抵抗力,多吃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柑桔、大枣等。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知己,是懂你的那个人

    《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是的,茫茫人海里,能够遇见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能够走进心里的人,少之又少。生活的繁杂,总会负累,便希望能有一个懂得的人,诉说心里的不易,分享生命里的悲喜,人与人相处,偶尔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和误解,就需要一个懂得的人来倾诉心声。

    知己,一定是最懂你的那个人。因为懂得,所以包容,因为相知,所以疼惜,懂你的人,知道你的伪装和坚持,能看到你笑容背后的不容易。懂是心疼,是惦记,懂你的人不需要太多,一个就够了。

    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亦舒说,那种难得的朋友,我成功,她不嫉妒,我委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是无论你风光或落寞都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

    知己,是永恒的情,一个人的路途,风风雨雨,多么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在你伤心的时候给你安慰,在你失望的时候微笑着鼓励,哪怕一个相同的眼神,哪怕一句温暖的话语。总有那么一刻想找个人倾诉,话到嘴边又止住,总有那么一时,脑海里浮现了很多人,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敞开心扉的人,生命有些人不是来得太晚,就是来得太早了,人生没有那么多刚刚好。

    我再怎样,努力也走不到你心里,你再怎么样完美,也不是我要等的人,越来越觉得朋友再多,不如知己一人。

    人生这趟烈车,总有人上车,总有人离开,让人无从把握,慢慢地才感觉到,那个一直在心里陪伴的人有多重要。

    总有一个懂你的人,会走进你的生活,出现在你未来的每一天,如果你还没有遇到,就请等待,如若遇见,请珍惜。

    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的时光很快,快得跟不上岁月的节奏,行色匆匆的生活,人与人之间都学会了伪装,可再坚强的人,也是需要温暖和关怀的。

    一句懂得,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融化内心的冰霜,一句,累了吧!会让心瞬间变得柔软,话不多,贴心最暖,知己,相互吸引,相互体谅,你若懂得,便在心上。

    花懂春的明媚,风懂云的飘逸,知己,是灵魂的相依,自有一份默契,安静,无所求,心灵的相通,胜过千言万语

    有的时候,听一首喜欢的歌,遇到快乐的事,就想找一个人一起分享。人生能遇到一个心趣相投的人有多重要,再好的风景,没有人一起欣赏,也会觉得遗憾,历尽千帆越发觉得,生命中若能遇到一个懂你的知己是莫大的幸福。

文学作品阅读

牵记一场雪

张峪铭

    ①灰沉沉的天是雪的序幕,冷冰冰的雨是雪的使者,当一切演绎到极致时,雪就飘然而至。

    ②雪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匆匆过客,当主人将茶捧到他的跟前,茶叶酽香还未飘散,客人却起身离去了,留下的是主人无着落的热情和失望。

    ③其实江南不是没有一场大雪的,可在记忆中搜索,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

    ④童年的冬装是没有过渡层的,里面一件布褂,外面就罩上了一件棉袄。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未等看清,雪粒已融在掌心。当雪真的纷纷扬扬时,大人们往家里挤,小孩子却跑向更深的雪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我真不知道雪怎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它虽将寒冷带到人间,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

    ⑤老屋里,长辈用树蔸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时有大人探头探脑地推开门,拍掉身上的雪,悄悄地围坐上来。火盆成了一个标靶,处在暖暖靶心的我,望着红脸关公似的人们,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

    ⑥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他的聪慧来。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

    ⑦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

    ⑧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我牵记着雪,有时又不得不压住自己的私欲。

    ⑨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能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了黑白两色,如书画中的诗意飞白,可春天来临,地面上的坑穴洼地,冰面上的枯枝断梗一切如旧,雪后的泥淖,黏靴绊脚的,更让人心忧意烦。

    ⑩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诗是有喜怒哀乐的,它将雪事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不妨碍我牵记一场雪,一场迎候春日的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笑的故事》

琦君

    ①教我们生物的马老师,长得可真是漂亮,二十多岁的年龄,入时的打扮,后颈挽一个松松的髻子。细白的皮肤,清秀的眉眼,不高不低的鼻梁,她如能一笑,可真是百媚生,偏偏她就是不笑。第一堂上课时,她绷着脸对我们说:“我有个习惯,从不记同学的名字,点名只点座位号码。还有,我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绝对不许说话,不许笑。”我们一时都吓得鸦雀无声。莫非她是科学怪人,把我们都当机器零件看,所以只认号码不认人。可是她讲课却讲得真好。在黑板上画的一张叶子、一朵花瓣、一只昆虫,真是惟妙惟肖,清清楚楚,一笔不苟。想来她只对动植物有兴趣,对人没兴趣吧。

    ②有一次,她讲生命历史最悠久的蟑螂,就叫我们观察蟑螂,画蟑螂。我生平最怕的是蟑螂,活的不敢捉,就捏着鼻子去实验室借来个用大头针钉着的死蟑螂,战战兢兢的,偏偏又把一条腿弄掉下来了。我不禁喊起来:“马先生,我的腿断了,怎么办?”同学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马老师喝道:“不许笑,潘希真不小心弄断了腿,有什么好笑?”大家听了更想笑,因为她明明说不记我们名字的。怎么又叫名字,而且叫得一点不错。她蹬蹬蹬地走过来,帮我把蟑螂腿摆好,说:“再小心地画。”我后座的同学沈琪,既聪明又顽皮,画得一手好画。她悄悄地说:“我来帮你画。”她把蟑螂连纸拿过去,画出来的却是一只奄奄一息俯卧的蟑螂,一直断腿离得远远的,一群蚂蚁围绕着,正想把它扛走。蟑螂的尾端,也有几只蚂蚁在爬。边上写了两个字:“施舍。”我看着,愣在那儿半天,心里好难过,却真佩服她想得出来。我说:“你画的是丰子恺的漫画嘛,马先生一定更生气了。”马先生又蹬蹬蹬地走过来,看了下画,一声不响就把画收去了,对我说:“现在不是上图画课,我要你们仔细观察昆虫。你就先只画一只腿好了。”沈琪向我做了个鬼脸,得意地说:“她一定很喜欢我那张画呢。”

    ③有一次国文课正教了《笑笑先生传》,下一节就是生物课。十分钟休息的时间,沈琪在黑板上写了“笑”与“哭”两个字,下面写着:“你们看,哪一个字可爱?”马老师进来了,对黑板看了一下拿起板擦来先擦去“哭”字,再慢慢地擦去“笑”字。但她脸上仍旧是一丝儿笑意也没有。沈琪忽然举手问道:“马先生,我知道猴子会笑,猫狗会不会笑呢?”马老师说:“动物本能的动作和声音,可以互相表达感情。也就像人类的语言和哭笑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分辨得出来。”另一位同学马上追问:“那么小麻雀会笑吗?”大家想笑又不敢笑,马老师瞪了她一眼说:“你大清早上自己仔细地听好了。”大家老是问“笑”的问题,无非是想逗马老师笑一下,因为我们都相信她笑起来一定很美的,但她还是不笑。

    ④我们举行春季远足。级任房老师和马老师是好友,她请了她一同去。房老师和蔼极了,我们问她:“马先生喜欢我们吗?她说:“当然喜欢,她说你们聪明又顽皮。”我们说:“那她为什么不对我们笑呢?”房老师说:“你们看吧, 今天我一定会逗得她笑。”

    ⑤坐在西湖船上,沈琪已悄悄画下马老师的像,是一张笑嘻嘻的脸。我说:“不像嘛。”她说:“等一笑就像了。”

    ⑥房老师开始讲笑话了。她说:喜欢恶作剧的徐文长有一天看见一个妇人在坟上哭泣,他想逗她笑,就走到旁边的坟上,跪下来祝告:“娘呀,儿子很穷,买不起吃的来祭你。想起您生前最最喜欢看儿子翻筋斗,儿子现在就翻个筋斗给娘开开心。”说着,他就一骨碌翻了个筋斗。逗得那妇人不由得挂着眼泪笑起来了。我们听了也哈哈大笑。看着马老师,果然抿着嘴ㄦ笑了。沈琪立刻把画像递给她说:“马先生,给您画的像。”我们看看马老师,又看看画像,觉得沈琪画得真像,因为马老师笑了。

    ⑦马老师说:“沈琪,你这次画的,比那次画的断腿蟑螂可爱多了。”原来沈琪的名字,她也记得清清楚楚。于是同学们都纷纷问她:“马先生,记得我叫什么名字吗?”

    ⑧“记得。”她说,“可是你们是第几号倒又不记得了。”她笑得更灿烂了。从此她上课不再绷脸了,我们对生物课也更有兴趣了。

(选自《琦君散文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