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文言文阅读与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 二、《论语》十二章

君子之交注重的是人的德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材料二】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材料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四】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方:正当,正在。②少选:一会儿,不久。③汤汤乎: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④捉:捡,拾,⑤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借指达官贵人。⑥废书:放下书。⑦严:敬重。

(1)、读完材料,请你将小语和小文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小文,你找的材料真丰富,可是【材料一】的第(填序号)句,好像不属于“交友”主题,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文:谢谢小语,我会把这句话删去。【材料四】的内容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加上注释,帮助同学理解文章意思。

(2)、请你帮助完善【材料四】的注释。

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⑴咏适成都罢还:

课内迁移法:有朋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⑵大为待:(填选项)

查阅字典法:A.器械、器具;B.置办,准备;C.具有,具备;D.同“俱”,全,都,尽。

⑶准莫其意:同“喻”,

成语推测法:不言而

(3)、请你梳理这四则材料对“君子交友”的看法。

圈画关键

分析材料内容

提炼“交友”关键词

【材料一】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信。

诚信交友

【材料二】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珍惜知音

【材料三】

宁割席分坐:“子 非 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对“片金”和“乘轩冕者”态度不同,管宁于是与华歆割席断交。

【材料四】

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4)、有同学觉得【材料二】伯牙“绝弦”与【材料三】管宁“割席断交”的行为都过于极端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联系自己的交友体会,说出你的理由。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规范运用语言。②1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

苏轼,世人尊其为“北宋顶流”,他将失意的人生化作行走的诗篇,有趣的灵魂总能永存。同学们制作了苏轼作品集录,探究其作品的内涵,请你参与。

苏轼生平与作品集录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

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科进士及第,为欧阳修等人所赏识,时年21岁。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父丧除,冬天离蜀赴京任职,时年32岁。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贬至黄州,时年44刚才岁。

【甲】梅花二首(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选自《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

【乙】与章子厚

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黑牡丹也。言此。

(选自《苏东坡尺牍》)

【丙】二红饭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选自《东坡小品》)

【注释】①元丰三年元月,苏轼被贬至湖北黄州,途径湖北麻城县,观梅有感,作此诗。②的皪(lì):鲜明、光亮的样子。③某: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④黑牡丹:牛的戏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