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文言文阅读与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 综合联读训练

关于《朝花夕拾》,有这样一副对联:

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

朝花夕拾谁归属,酸甜咸辣苦

关于《西游记》,有这样一首歌曲: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阅读了这两本名著后,小语和小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1)、小语:看了《朝花夕拾》,我觉得迅哥儿的童年生活是苦味的! 既要去“三味书屋”念书,又要被长妈妈众多的迷信规矩束缚!

我:我不赞同,。所以他的童年也是有甜味的。

(2)、小文:《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取经路上有打不完的妖,灭不完的怪,简直就是一部“苦难史”!

我:我赞同,但是我也读出了其他滋味,例如这个情节,就体现了孙悟空敢于和天庭反抗的“辣”;至于八戒,由于(情节)被贬下凡,错投猪胎成了那副模样,读来令人心“酸”。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老师:《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今天,我们就围绕他创作高峰时期的诗歌进行交流。

小冀:老师,艾青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哪些时期?

老师: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①{#blank#}1{#/blank#}”,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小语:老师,《②{#blank#}2{#/blank#}》一诗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吧,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小文:还有《③{#blank#}3{#/blank#}》一诗,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用明白晓畅的口语和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悲凉的哀痛之情。

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④{#blank#}4{#/blank#}”和“⑤{#blank#}5{#/blank#}”,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老师: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小冀:如《⑥{#blank#}6{#/blank#}》,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语:还有长诗《⑦{#blank#}7{#/blank#}》,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老师:总之,《艾青诗选》真实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了诗人的思想,蕴含着强烈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