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时作业

(史料实证)“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战争给人们留下无数的震撼与伤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表。

国家

工业产值位次

3

4

2

1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注: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材料四 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一,你同意材料二中德国官员的观点吗?请加以说明。
(3)、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个塞尔维亚族青年的行为?
(4)、材料四中的“绞肉机”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举一反三
 以史为鉴——大国崛起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者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模仿。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造性。英国文化的创造性,包括工业文化的创新性、商业文化的创新性、海洋和军事文化的创新性、政治文化的创新性、外交文化的创新性……
(1)分别列举说明“工业文化的创新性”“政治文化的创新性”“外交文化的创新性”的表现
(2)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哪一政治派别主张建立类似英国政治制度?
材料二: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提出:“我日本国虽然地处亚细亚东陲,但其国民精神确已摆脱亚细亚的固陋,而移向西洋的文明。”“为今之谋,我国不可犹豫,与其坐待领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兴亚洲,不若脱其行伍,与西洋文明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方法,不因邻国之故而彬彬有礼,只能按西洋人待其之方法处理之”(注: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
(3)日本最终实现“脱亚入欧”“移向西洋的文明”得益于什么事件?
(4)日本是如何按西洋人之方法“对待支那、朝鲜”的?
材料三 歌德说:“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它走过的是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前进的道路。
(5)用20 世纪上半期的史实印证“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的正确性。
(6)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你对今天中国之复兴和崛起,提一项建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