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在制度上有重要建树,在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加以完善,皇帝的诏令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各项诏令的执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宋朝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中央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四权都分别直属于皇帝,这加强了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

——摘编自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意义。画出元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举一反三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命、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贯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终宋无强臣之意”,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四  元朝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城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五  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法宝。”

材料六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返回首页

试题篮